产经资讯网

在水富,听一夜心满意足的水声

日前,“相约云南北大门”报纸副刊作家水富文学采风活动在素有“云南北大门”之称的云南省水富县举行,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昆明、楚雄、玉溪、昭通等地的作家和媒体记者编辑齐聚水富,在山水中采集写作素材,共话报纸副刊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小道可观

飞机快要落地的时候,低低地掠过山脚下的房子、房子边的树,翅膀像要伸到人家窗子里去了。来不及惊呼,“哐当”一声着了地,稳稳地沿着跑道够过去,耳边徒留直升机轰隆隆的盘旋声,嘲笑你的大惊小怪。下了飞机,顺着人流,刚出一道门,就和明晃晃的日头撞个满怀——汽车站大小的机场,这就是出口了。接机的人探着头挥着手,一股与家乡类似的暖湿空气扑面而来。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然后就被招呼着上了车,因临时来参加活动,毫无准备,这会儿立马变成了有组织的人,这大概就是小城的惬意,不管怎样,你总会被归属于某一类。入秋时节,昆明人早已穿上了外套,这个川滇边境的小城却保留着夏日的余韵,一层层汗密密地渗出来,迫切地要融入这蒸腾着的市井生活。

1

从宜宾机场出来驱车到水富县城,山要么围在左右,要么化成长长的隧道,行了很久也出不来。水也没断过,顺着你的路线一直延伸。来接机的负责人兴奋地介绍,江的左边是四川宜宾,右边是云南水富,金沙江、横江、长江的交汇处就是水富县城,水富港是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就是七彩云南的北大门!这是带着官方立场的介绍,句句带着基于事实的谨慎。普通百姓说起来,气魄可就掩不住了:宜宾机场也是我们水富的机场,江对面的四川人都想到我们这里来呢。老百姓需要这种自信,在日日重复却不一定有惊喜的日子里,饮马长江是支撑他们的英雄梦想。

来到住处,耳边仍萦绕着水声,总在思绪断了的某个瞬间涌出来,提醒着什么。拉开窗帘,好家伙,一条欢蹦乱跳的江就在眼前。水面浑然一体,细看却每段有每段的不同,有的是波澜不惊的一股,有的是频频翻起浪花的一簇,秉性不同,却集结成浑然不可分割的队伍,一刻不停地往前奔。听了一夜的江水拍岸,早上开窗,它仍在那里流淌着、喘息着。它就这样稳着这个小城,记录着它的前世今生,承载着它的远大抱负。左挽金沙江,右携横江,水富像整装待嫁的姑娘,满怀憧憬地奔向长江。向家坝水电站是它不竭的动力,2000吨级吞吐量的水富港是它昂首阔步的底气,“挥师两洋、通江达海”便是它的诗和远方了。

只有看地图的时候,人才能把视角从细节中抽离出来。江边的聚居区只是水富县城,水富更大的疆域,在背后绵延的山里,山中藏着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藏着西部大峡谷温泉,藏着饮酒唱歌的苗族村寨。从一处到另一处,得先下山,再上山,公路像绕在圣诞树上的彩带一样从山顶挂到山脚,山陡路狭,百转千回。在平地长大的我头一次走盘山公路,昏昏欲睡又时刻揪紧了心,靠窗一侧是越来越深的悬崖,一个颠簸从座位上跳起来,再落下去的时候总要祈祷别掉进山沟。司机倒是气定神闲,对面狭路相逢的大货车流畅地一把退后,山谷间的交锋迎刃而解。海拔高处下了车,又发现一汪悬在半山腰的湖水,铜锣坝原始森林过滤过的水汇成一个蓄水坝,水中浸着无人的村庄和古老的故事,树木将枝桠露出水面,舒展出渴望蓝天的样子。

温泉、大坝、奇石、河鲜、美酒、森林,一个10万人的年轻小城硬是在山涧水畔盘点出了这么多家当。人像蒲公英,落到水边便捕鱼为生,落到山脚便开荒种地,住在山顶的苗寨主,也轰轰烈烈搞起了旅游,他晓得,九曲十八弯的路也会有人绕上去吃两口米酒的。总之,每个人都是心满意足的样子,这满足中沾着云水激荡时溅起的浪花,裹着古渡口纤夫吼着号子时喉咙冒出的热气,蒙着茶马古道上车马撵尘后扬起又落下的灰尘。

2

这几天,水富人拿出自己的家当,一件一件展示给来自全国的二三十个作家,当然,他们自己也拿得出手的,总共10万人的小城,数得出来的写作者就有五六十个,从政的、教书的、打工的……四位被封为水富“文坛四杰”的佼佼者正走出云南北大门在全国崭露头角,每年对公开发表的作品县政府还会加倍给予奖励,“北大门文学奖”随着奔流的长江声名远播。“官员带着文人走出去”在这里变成了“文人带着官员走出去”,文学像是山涧里开出的花,引领着小城人的精气神。

“出作家、出精品、出人才,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事儿无法规划,只能做基础性、利长远的工作。“这位时不时在微信群里赋诗一首的宣传部长,坚称自己只是个文学爱好者,面对”水富是否要建一个文学写作营“的提问,他摆摆手,“我们不玩概念,只做实实在在的工作,一件一件地抓。”实际上,向家坝水电站旁的邵女坪已经着手在建创作基地了,目的是让全国的艺术家都可以来。

在水富吃最后一顿饭的时候,诗人张雁超才第一次露面。他端着酒杯说了很多话,咕噜着大眼,每一句都是玩笑的口吻,但到了你脑子里总得转几个弯,精明又坦诚。

采风的3天,陈卓一直同行,要么在你欣赏一块奇石的时候拍下你好奇的表情,要么吃饭的时候在你耳边说“这是我们水富的特色,好吃得很”,这位年轻的女诗人诗里诗外都透着温情。

就像金沙江里淘出来的石头,水富的每个文学创作者都有不一样的面孔,但又万众一心,为着10万人的文学梦想。

站在一个制高点看水富,尘世会慢慢隐下去,变成模糊的背景,山和水浮上来,成了脉络和轮廓,生生不息的生活就是温泉里袅袅上升的水蒸气,衬出水富人总结出的一句信条:总有人因为文学而温暖。

30余名作家水富采风

共话文学与副刊发展

日前,“相约云南北大门”报纸副刊作家水富文学采风活动在素有“云南北大门”之称的云南省水富县举行,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昆明、楚雄、玉溪、昭通等地的作家和媒体记者编辑齐聚水富,在山水中采集写作素材,共话报纸副刊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水富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金沙江与长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起点,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的美誉。三天时间里,作家们在在建的水富港领略了横江、金沙江、长江三江交汇的壮观景象,在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点邵女坪看到了搬迁后的移民在鲜花绽放的精美庭院中生活的美丽图景,在两碗镇三角村坪头苗寨感受了民族团结示范点建设的成果,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楼坝古渡口追寻了古道商旅往来、富贾云集的历史,大家赞叹,水富虽然建县时间短、面积小、人口少,但敢为人先、长远布局,是一个年富力强、生机勃勃的城市。

在文学创作座谈会上,大家围绕文学创作及报纸副刊展开交流。不少作家提到公开发表文章都是从报纸副刊开始的。云南省作协原副主席、《边疆文学》原主编张永权说:“副刊因为传播快、篇幅短小的特点,在推崇作家上比文学刊物更直接,副刊是作家的摇篮、生长的土壤,作家应拿出好作品支持副刊。”中国作协会员、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黄玲表示,副刊阵地是由副刊平台、编辑、作者共同构成的和谐的三角关系,副刊好不好,主要看编辑,好的编辑会团结一大批作者。就文学创作,解放日报副刊部“徐芳访谈”主编徐芳谈到,好的作家首先应该是好编辑,敢于删自己的文章,在删中体现美学追求。记者顾婷婷报道

Tags: 水富 水声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