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人们以红河为界,把红河以南的地区称为“江外”。借助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马帮文化,清末和民国时期的红河县迤萨镇,成了江内外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云南省第二大侨乡。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让当地享有“江外建筑大观园”的美誉,2013年5月,红河县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东门城楼及迤萨民居,被列入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来我往的“下坝子”
迤萨最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迤萨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开采冶炼铜矿热潮的兴起,大量的内地劳动力来到这里,也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开矿虽然为迤萨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是致命的。“迤萨为彝语,本意即为干旱缺水的地方。”红河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张涵说,长期砍伐树木和过度开采矿石,让迤萨的缺水现象更加严重。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加上铜矿的开采走下坡路,迤萨人只好另寻出路。依托背靠红河、面向东南亚的优势,马帮队的规模开始逐渐壮大起来。
据史料记载,成规模的马帮队组建于清代咸丰年间,迤萨人将曾经用来拉矿的骡马集结起来,驮上本地的土布、丝线、衣服等日用百货运往老挝、越南、缅甸等国进行销售;然后再从国外采购一些名贵药材及当地土特产回国销售。由于从迤萨往南的路越来越平坦,当地人形象地将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称之为“下坝子”。
在马帮最繁盛的时期,有数万迤萨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但“下坝子”的过程何等艰苦,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很多走马帮的男人客死他乡,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妻儿老小;也有些人为把生意做大做强,举家旅居国外,坐地经商;或者抛妻弃子,直接在东南亚组建新的家庭。直到今日,红河县仍有1万多华侨侨居老挝、泰国、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侨民人数位列全省第二,而这其中大多是走马帮时期迤萨人在国外留下的后代。
明暗相间的机枪眼
走马帮的迤萨男人发家致富后,纷纷回乡大兴土木,既是弥补自己对家人的亏欠,也是对自己财富的展示和炫耀。
当年的迤萨到底有多富?“纺线老奶奶都有四两黄金”这句坊间传言也得到了杨秋坤老人的证实。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回忆,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能在迤萨看到缝纫机、留声机等“西洋玩意”,而到此地贩卖金银珠宝的小贩,也都是“挑着担子来”。
当地的富有让周边的土匪红了眼,1925年春,匪首孔开甲趁迤萨商队出国经商空隙,率领几百匪兵攻入迤萨,劫走金银财宝无数。遭遇了那次浩劫,迤萨人再建新房屋,便在墙壁上广布枪眼,一旦土匪来袭,就能人人皆兵。
作为马帮大户人家的代表,姚初基拥有骡马200余匹。他的住宅于1937年开始建设,1944年建设完成,住宅位于东门城楼旁,也是迤萨人抵御强盗土匪的第一道“门户”。在姚初基住宅南面的碉楼,遍布着机枪孔。而马帮人中西合璧式的房子在布置射击孔时也颇有讲究。射击孔分为明、暗两种,明的对来犯之敌有警告作用,暗的容易打击敌人,明暗结合,虚虚实实,让敌人难辨兵力的布置情况。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细数了姚家大宅的机枪孔,一层有近30处,其防御作用可见一斑。
在姚初基大宅旁,是建于1947年的东门城楼,占地面积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是民国时期由东进入迤萨古镇的唯一通道,易守难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东门楼对保卫迤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远处望去,东门楼颇有几分小凯旋门的味道。”张涵说,东门楼为3层楼房,拱门采用法式斗拱设计,墙体采用“金包银”,即两面用青砖包砌表面,墙中用土坯支砌,既坚固又节省砖石。站在东门楼上,可以俯视几十里外的山谷地带,起到很好的监视作用。
东西结合的“马屁股房”
迤萨民居的屋顶是中西合璧的“代表作”,迤萨屋顶由前后左右四个斜面相汇而成,形成“四坡水”设计,这种设计模仿法国式屋顶铺砌,采用中式双层瓦,造型线条简洁明快。因为它的造型确实有点像马屁股上端的马丘盖,切合了马帮人家以马为荣的传统和以马为生的文化印记,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马屁股房”。现存的近百幢老宅几乎都按此模式建造。
在“马屁股房”屋顶的大梁两端,还用青砖砌了两个马灯,天一黑,留守家中的女人便点燃屋顶的马灯。迤萨赶马人走遍千山万水,夜间靠马灯照明引路,自然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家中女人点亮的那一盏马灯,就像是赶马人回家路上的指路明灯,既是家人对赶马人循路而归的期盼,也寓意着赶马人的道路越走越光明,财路越来越宽广。
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迤萨民居有17幢,这其中以姚初基的住宅最具代表。在姚初基住宅的大门口,门头上以罗马文标识的挂钟很是显眼,据说这个挂钟是在房屋建成时塑好的,上面的指针所指的刻度,也就是房屋竣工的时间。将挂钟塑在门顶之上,除了反映出姚家乐于接受西方新鲜事物,也寓意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在吸纳国外文化的同时,姚初基还因地制宜对房屋进行了改造。在姚家地势最低的一个房间,墙上的一个小洞却有着大学问。“这是隐藏在墙壁内的引水过道,落在姚家的每一滴雨水都会通过饮水过道流向蓄水缸。”据张涵介绍,在没有自来水之前,迤萨人的生活用水十分困难,用“水贵如油”来形容迤萨的缺水也不为过。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姚初基设计房屋时,在屋檐瓦当下悬挂半圆筒形铝制引水槽,把屋檐下的水管和墙壁内的水管接起来,再把雨水都引到石缸内。
2013年5月,东门城楼及迤萨民居通过了国家AA级景区的评定。2014年修缮工程开始动工,马背驮来的侨乡以更好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 王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