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丽江不仅有古城更有书香世家 白话家训“妙”示后人

在丽江古城的街巷深处有一座周家老宅,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厚重的人文气息,房屋门上挂着的“梓里模范”匾额似乎在诉说着周氏一族开启边地文明的故事......

 

原标题:丽江不仅有古城 更有书香世家

在丽江古城的街巷深处有一座周家老宅,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厚重的人文气息,房屋门上挂着的“梓里模范”匾额似乎在诉说着周氏一族开启边地文明的故事......

丽江古城

周氏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江苏南京常熟县柳营村行医入滇,后其先祖周宗耀受丽江土知府木公之请迁入丽江大研镇(今丽江古城),成为木氏家族的私塾先生,自此,周氏开始在丽江繁衍生息,并与当地纳西族相互交融,书香传家。

凡家族后人,各存仁孝之心,共敦睦族之道,勿积疾而伤骨肉,勿争忿而损天亲,勿附势而忽孤寡,勿持财而忘大义,将见食祖德于无穷矣!

——周氏祖训

丽江“天雨流芳”(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牌坊

“皓身难忘庭训切,授课林下月三更”,战乱流离中教书读书仍是一家人第一需要 

乱山深处树枒檥,插棘为篱便是家。

皓身难忘庭训切,授课林下月三更。

——摘自周暐《江鱼诗抄》

【解读】

周暐先生追忆战乱时以天地为家,以树木为屋,父亲周维新在月下传授知识讲解道理,训诫自己要清白做人、做事的情景。

说起来,丽江周氏一直和教书育人缘分匪浅。周氏第十五代周维新,字际昌,是丽江大研古镇终生设馆课徒的私塾先生。他四十岁时遇上战乱,带领全家客居丽江石鼓(长江上游)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此时周维新不仅自己读书不辍,对尚在童年的儿子周暐的教育也尤为严格,写下了“听有千炮声,看唯一书卷。飘零身不定,天意欲如何”的诗句。后来,周暐也在《江渔诗抄》中写下“入林采薇食,上山抱火眠。诗书难学习,东西屡播迁”“皓身难忘庭训切,授课林下月三更”等诗句,追忆父亲在战火纷飞、居无定所的环境里仍设馆课徒的经历。

化茧成蝶终有时,在周维新的悉心教导下,周暐及其儿子周冠南先后考中举人,成就了周氏“一门二举人”“玉龙双璧”的佳话。

周家祖宅里悬挂的“梓里模范”匾额

捐献积蓄办新学,周暐父子投身边疆教育事业 

于清末出生的周暐(1847-1924年),字兰坪,四十岁才考上举人。彼时清朝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周暐便踏上了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寻求救国良方的道路。他从丽江出发,经昆明、上海到北京,后又从北京到达南方的广州,再经香港下南洋到新加坡。在游学过程中,他一面教书谋生,一面考察学习国外振兴实业的先进经验,成为丽江纳西族中走出国门去寻求治国良方的第一人。

回国后的周暐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先后担任昆明五华书院伦理科主讲、大理白云书院主讲、红河州弥勒县教谕(今教育局长),后回到丽江担任丽江首任学务总董(今教育局长),大力提倡新学。

在丽江担任校董之初,由于传统的牵绊和旧学势力的阻滞,新学的推行举步维艰。为了改变现状,周暐毅然捐献出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家资,在丽江开明乡绅的支持下,创建了丽江第一所新式学堂——石鼓学堂。开学之初,老先生欣然写下一副楹联,表达了自己的远大的志向和为民办学的情怀。

石可补天愿诸生大炼精神铸造国民资格;

鼓以作气唯吾辈加功乐育启开边地文明。

——周暐题“石鼓学堂”楹联

【译文】

石头经过女娲的精炼可以补天,希望莘莘学子能够像女娲炼石一样不断锤炼自己的学识和坚强的意志,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击鼓提振士气,我们将把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作为乐于奉献的事业倍加努力,用知识去改变边疆家乡的落后面貌,用教育去开启富强文明的道路。

丽江一中校园内的“是亭”。“是亭”寓意“实事求是”,为周冠南先生所题。

受父亲影响,周暐之子周冠南(1875-1933年),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日本宏文师范留学,成为纳西族的第一位出国留学生。回国后,周冠南先后担任云南省立第六师范学堂、丽江联合中学、省立第三中学校长等职务,是纳西族中走出的优秀教育家。

鉴于周暐、周冠南父子对教育公益等各方面的贡献,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亲笔题赠“梓里模范”匾额,表彰周氏父子二人的功绩。

现今悬挂于丽江一中百年校史博物馆上的“实事求是”匾额,是周冠南先生一生的实践追求和教学思想的写照

周霖进京举办画展,陈毅设宴款待,郭沫若为其题诗 

周冠南之子周霖(1902-1977年),字慰苍,是现当代著名画家、诗人。他自幼深受祖父、父亲两代人的教诲,喜爱诗书,钟情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周霖年轻时曾到过昆明、上海、北京、广州、南宁、香港、河内等地谋生,凭借优良的品德、学识和才干,多次受聘为官。解放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先后担任丽江县(今丽江市)副县长、云南省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周霖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在诗、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1962年春,他在昆明举办画展取得空前成功。恰逢刘少奇、陈毅等访问东南亚经过昆明,便前往参观了画展。看了周霖先生画展后,时任副总理陈毅称赞“画得很好”“内容和形式都好”。1963年,周霖又到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这是中国美术馆落成后举办的第一个个人画展,也是云南人第一次在京举办个人画展。期间,陈毅设宴款待了周霖,郭沫若也为周霖题诗,“石鼓声闻到凤城,龙潭风物活生生。山水引自源头处,天外飞来有鹡鸰(鹡鸰鸟在古汉语里代表兄弟)”,成为中国画坛的一段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周霖还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和《玉龙金川》两幅巨画,以精湛的技艺和纯正的画风,博得国家领导人和艺术界人士的广泛称赞。

“周霖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后,时任副总理陈毅(左)、时任文化部部长黄镇(右)亲切接见周霖(中)

爱惜一分钱,小心一句话,用尽一分力”,白话家训“妙”示后人 

世代敦厚的家风和深厚的家学,映照的了周霖的一生,也影响了子孙后代。如今周氏家族中,不乏画家、书法家和民族文化研究者,为丽江古城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作出了贡献。

1997年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世界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前往周家,周冠南之孙周孚定现场即兴创作了一副梅花图,题名“玉骨傲冰霜”。

周孚定后来回忆说:“丽江虽然在1996年时遭受了大地震的灾难,但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恢复发展得很好,正如梅花经历了冰霜雪雨之后,到春天会绽放得更美丽。正因如此,我在画上落下‘玉骨傲冰霜’几个字,寓意丽江人民像梅花一样有骨气,坚忍不拔,勇毅直前。”

“傲到得梅时”的周氏家族,其治家之方延续至今,并不断衍生出新的形式和内涵。

周家后人每月都会在老宅聚会,每逢聚会日,大家一起回到老宅,三世同堂,其乐融融。

周霖晚年作品“三十年前旅中归来”,题句云:偶得梅花春意足,江城暮雪我归来。忆昔思今为之泫然,傲到得梅时。

爱惜一分钱,小心一句话,用尽一分力,好好做人。

——周氏家族白话文家规

当初周霖先生留下的白话文家规,依然挂在老宅的墙上,时刻警醒着周氏后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Tags: 丽江 古城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