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加快自身发展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必须着眼于自身发展的特色,把技术与产业有效嫁接起来、融合起来,提升生产力水平。随着我省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通信枢纽、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这为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省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农业、+旅游、+扶贫等,充分结合了自身特色产业和发展需要。
“互联网+农业”的有效实践令人印象深刻,有的是瞄准云南特色的鲜花产业,将鲜花市场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建立信息渠道,让花农与花商能直接沟通;有的企业创新开发有机普洱茶产品追溯平台,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该产品二维码后,就能了解茶叶产地介绍、产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等详细信息;近日,据本报报道,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研发出集智能化数据采集、云端专家支持系统构建、移动终端种植APP研制为一体的花卉绿色生产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将有效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使优质切花比例达90%以上。
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的有效应用,畅通了销售渠道,突出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优势,提升了生产环节的效益,解决的正是我省农业发展过程中优势不足、技术落后的短板问题。这说明,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是建个网站就让传统产业插上了翅膀,也不是简单做个连接,建个平台就连接了市场供求,而是着眼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以过硬的技术去解决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追求质量更优的产品。这一过程中,技术是支持,聚焦生产是基础,追求产品质量是目的、是根本。
坚持这个思路,更新技术、开发产品、创新模式才能有效解决生产难题,更好满足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