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在主城区试点学生专用公交车
●医院学校门口至少配置3名劝导员
●春雨路东风路人民路等将优化调整
●落实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管理制度
相信细心的市民都会发现,每到晚上,在二环下层,甚至市区的某些道路上,大货车的数量其实并不少,甚至白天也偶尔能在市区看到大货车。有市民疑惑,从2014年开始,昆明不是已经严格施行限货令并使用入城通行证了吗?大货车通行证的发放是否到了应该清理的时候?今年,货车通行证确实要进行全面梳理。21日,昆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加强昆明主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的措施》,按照《措施》,昆明市将在全市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出台16条措施,积极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交通管理
鼓励市民“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
从6月份起,启动“三驾”(酒驾、醉驾、毒驾)、“三乱”(乱停车、乱变道、乱占道)、“两闯”(闯红灯、闯禁行)、“三车”(电动自行车、渣土运输车、货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持续下降。
从7月份起,结合年内道路整治及节点改造工作,因地制宜采取“借道左转”等多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路口、路段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调整。结合地铁三号线道路路面恢复工程,对春雨路、东风路、人民路、巡津街、环城西路等道路交通组织进行分期分段分点优化调整。
7月份前,对目前用于运输城市生产、生活必需品以及保障城市基本建设的货运车辆通行证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削减入城货车特别是高峰时期入城货车总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同时,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机场、车站、货运、批发市场等交通环境复杂区域以及刚性交通需求较大的农贸市场、学校、医院周边占道经营、非法客运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共享单车停车秩序,减少道路资源占用,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另外, 推行“随手拍”鼓励市民抓拍、举报不文明交通行为,加大交通违法曝光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文明交通的合力和浓厚氛围。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聘请交通安全宣传员,在医院、学校门口配置不少于3人的交通安全劝导员,将中小学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在电动自行车管理方面,年内完成《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修订工作,并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落实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范管理。
智慧交通
在主城区全面推行微信自助处理
加快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先期启动交通指挥中心改造、“互联网+交管”便民服务系统等5个项目建设;推出挪车提醒等一批“互联网+”便民服务措施,年内启动2000套监控设备、100套卡口设施以及1300套电子警察设备的建设工作,实现路面监控全覆盖;深化交通事件快处,在主城区全面推行“事故e处理”、微信自助处理等线上处理模式。
道路建设
人流密集处增加10处人行天桥
2017年加快推进金马路延长线、古滇路、滇缅大道等续建道路建设;2020年全面启动建设三环等100km快速路和凉亭中路、官南大道等150km主干路,以及罗衙立交、星耀路—南连接线立交、滇缅大道—西三环立交等24个立交节点建设。在龙泉路金太阳电脑城等10处行人过街需求旺盛路段建设人行天桥,6月30日前打通五华区陈家营路、滇池度假区逸康路断头路;推进全市公交首末站的设置与建设;主城区新增1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功能布局
明年公共自行车达到4.5万辆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2017年实现建成区内40m以上主干道公交全覆盖,配合轨道3号线开通运营,优化调整7条线路,新增6条接驳线路;2017年投放1万辆公共自行车,2018年达到4.5万辆。
调整城市医疗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严格控制公立大型医院单体规模,控制部分地区床位过快增长,2017年内完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主城区启动学生专用公交车试点工作;研究呈贡新区入学政策,减少老城区班额规模,降低学生及家长聚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