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它已不单单是一款手机app那么简单,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也会伴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微信也不例外。一方面,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革命,在使大众享受到便利和快捷的同时,基于非传统方式的微信红包、电子现金转账以及电子礼券等虚拟交易方式,给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媒体平台,使 “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了可能,良莠不齐的自媒体文章充斥我们的朋友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党员干部该如何自处?在使用微信时党员干部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一些地方和部门出新规为党员干部在微信上的行为划了红线,戴上“紧箍咒”。例如,天津市委组织部出台相关规定,严禁机关党员干部利用微信接受或赠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微信红包或电子礼券;浙江省委办公厅近日也发布“党员干部微信微博行为十条戒律”,其中包括“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拉票贿选”、“不违规收受微信红包”等。这体现了我们党的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抓早抓小的务实作风,更体现了我们党将反腐败工作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在笔者看来,这些新规的正面意义毋庸置疑,从各位网友一边倒的支持声中我们也能感受一二。可是却有那么一些人,把规范党员干部使用微信和侵犯个人隐私挂起钩来。还有的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发个微信红包能有多少钱,认为党和政府是不是管的过多过宽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各部门出台的新规,约束的对象是党员干部,从覆盖的广度来说,大部分的普通人是完全不受影响的。而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说,从宣誓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必然要承担比普通人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时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或许我们的生活有隐私,但是党的监督没有禁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敢于把自己行为的方方面面都置于“显微镜”和“探照灯”下,没有这种觉悟,群众怎么敢于把权力交给你,如果这也对党遮掩,那也对党隐瞒,那么我们的党性又从哪儿来?对党忠诚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换个角度说,各地各部门及时给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划出红线,根本上是出于爱护干部的需要。不过随着中央反腐败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加上党纪党规越来越具体,各级领导干部对传统的行贿方式警惕性越来越高,传统的行贿成功率已经越来越小。
可是,由于微信红包、电子代金券等虚拟货币发展虽然迅猛但还是新鲜事物,某种程度上还处于政策的“盲区”,又因为其隐蔽性高、操作方便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某些“有心人”的青睐,成为他们行贿受贿的新场所。有的领导干部,在现实中谨小慎微、对自己的要求格外严格,可是没成想却在微信红包上面栽跟头、犯错误,最后在党纪国法面前悔之晚矣,这样的案例有很多,教训十分深刻。所以提前划好红线,其实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警惕,面对新情况也能时刻筑牢自己的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
总之,警惕微信等的“微陷阱”,党员干部需要多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万不可存着哪怕一丝侥幸心理,虚拟货币一样是货币,网络行贿一样是行贿。只有不断加高加固自己的思想堤坝,才能抵挡住形形色色的洪水猛兽,坚守住自己的信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