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博物馆条例》《慈善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非国有博物馆不再只是文物收藏和保存机构,更兼具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多重身份。在我国博物馆体系中,非国有博物馆比例不断扩大,从2013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有博物馆;截至2016年底,全国经正式登记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1297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6.6%。
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事实上,我国非国有博物馆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其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类型同质化、运营管理不规范、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社会影响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和困难。
建川博物馆内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部管理不规范,部分馆院存在“家族式”理事会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相继印发了《关于非国有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非国有博物馆章程示范文本》,对非国有博物馆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专门要求。
但在实际执行中,多数非国有博物馆并未真正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的未依照章程组建理事会,有的即使建立了理事会也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理事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在他们评估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极端情况:自己是理事长,夫人或儿子是理事,存在家族式理事会情况。
另外,部分非国有博物馆还存在未依法履行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设立备案手续情况。一是未依法登记注册,是非法人单位;二是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国家文物局方面认为,上述两种情况,均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国有博物馆。
以个人“古董”收藏为主,体系构成相对单一
目前,非国有博物馆的体系构成相对较为单一。“从举办主体来看,由个人力量投资兴办的非国有博物馆占总数的3/4以上,而依托企业、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力量兴办的非国有博物馆仅占极少数。”关强说。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由个人力量举办的非国有博物馆,大多存在与国有博物馆同质化的现象,缺乏互补意识,影响自身发展和布局。据官方统计,以个人“古董”收藏为主的占70%以上,以“为明天收藏今天”为收藏理念的尚不足3%。
与多数非国有博物馆存在“收藏政策不明晰”的困境相比,建川博物馆在抢救性征藏工作方面的经验被业界广泛认可。记者了解到,这家博物馆致力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抢救性和“扫荡式”征集。比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馆奔赴灾区征集了上万件地震实物,包括“地震后第一艘到达映秀的救援冲锋舟”“15勇士空降茂县用过的降落伞”等7件国家一级文物,还有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猪坚强”。
藏品真实性、来源合法性均“不及格”
之前发生的冀宝斋博物馆事件、西丰县鹿城博物馆事件、深圳隆盛博物馆事件,都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的真实性和来源合法性堪忧的现状。
在2013年非国有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中,“藏品真实可靠、有鉴定证明”一项的得分权仅为54.9(百分制),不及格;“藏品来源合法,博物馆所有权明晰”一项得分58.9,同样也没有及格。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私人收藏和买卖出土文物,任何博物馆都不得取得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但一些私人收藏家设立的非国有博物馆中确实存在涉嫌出土文物的藏品,来源合法性难以得到有效证明。
“相比而言,文物认定真假并不是太可怕,更多是来源的合法性。真假问题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认证,毕竟藏品不一定都是文物,有些可能只是一般的藏品;而合法性问题则希望博物馆可以做出一定承诺。”关强说。
服务效能不佳,融入公众生活程度较低
“一个博物院(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建议,让博物院(馆)的职能完成由“护物”到“化人”的重大转型,由以藏物为主到以育人为主的积极转变。
然而,部分非国有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展览传播效果不佳,偏重于“文物精品展”,单间的把文物罗列摆放,缺少对展品的诠释和相关知识的串联与解读。
另外,部分馆院的展览科学性、学术性不足,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缺乏、学术研究能力薄弱的情况。包括陈展大纲未经专家学术论证评估、主题模糊、内容杂乱;展品信息缺乏或者标注错误,有的甚至虚构历史、缺乏科学精神,个别展览赝品充斥,以假充真、误导观众;陈列展览更新频率低,举办临时展览较少,难以做到常看常新等。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不被重视。”国家文物局方面表示,在负责教育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博取管教育资源梳理分析、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以及与学校的有效对接等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其教育功能尚待挖掘。
长期依附举办者,自身造血机能缺失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国有博物馆的职责不仅是对举办者个人收藏的简单展示,还应该服务于公众生活。
事实上,部分非国有博物馆融入公众生活还远远不够,缺乏对公众需求尤其是周边社区居民需求的了解,存在“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情况,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也比较单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尚未充分发掘。
部分馆院的资产管理特存在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根据国家文物局2014年度非国有博物馆运行评估情况看,在参与评估的674家非国有博物馆中,有74%没有完成法人财产权的确权手续,藏品未经正式建档备案,实际上仍为举办者的个人财产;50%没有制定资产管理制度,35%以上不能按照民政部门关于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要求定期接受审计。
另外,部分非国有博物馆运营方面面临持续困难,尚未实现自身良性运转。据不完全统计,近半数的非国有博物馆资产完全依赖举办者投入。国家文物局方面表示,博物馆自身造血机能缺失,长期以来依附于举办者而存在,导致无法实现自我管理和独立运营。(记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