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青年按】暑期已过半,那么多有趣又长知识的博物馆特色展览,你带孩子去逛了几个?各大博物馆特别为孩子们准备的暑期活动,错过岂不可惜?别着急,文艺星青年为你梳理了这个暑假最值得一看的特色展览,并附上这些博物馆所珍藏的“镇馆之宝”,精彩不容错过,快快开启暑期博物馆之旅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
特色展览: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
展厅:北10展厅
展期:7月26日 - 9月26日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特精选300余件(套)馆藏文献、实物、历史照片、美术作品等,举办“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集中展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为创建人民军队、建立新中国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他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缔造了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通过此次展览,让大家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艰苦革命岁月,不忘初心,不忘革命先烈。
1946-1949年,毛泽东转战陕北,行军打仗用过的茶缸。
陈毅、粟裕赠送给朱德的美制M1卡宾枪。
镇馆之宝:后母戊鼎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故宫博物院
特色展览:“我的家在紫禁城”展
地点:景仁宫
时间:7月18日-10月18日
展览面向广大青少年儿童,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宫院”。在这里,可以触摸到每一根柱子的记忆、感受井亭天地的生活痕迹、了解吉祥缸的作用。第二部分为“看宫殿”。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构建筑群,皇宫中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汗水和智慧,他们通过“八作”建设成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第三部分为“皇家树”。后宫是皇帝的家,皇家是个大家庭,像一棵大树,皇帝是主干,宫眷是枝叶。第四部分为“动起来”。
特色展览: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
地点:午门西雁翅楼展厅
时间:5月9日-8月13日
故宫博物馆藏品中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主要来源于明清两代贡使往来礼品、外国传教士礼物、臣属的进献、宫廷采购与定购等。本展览遴选142件(套)珍品文物,叙说明、清两代宫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互动的故事。
镇馆之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北宋,张择端作
纵24.8cm,横528cm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首都博物馆
特色展览: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地点: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
时间:5月18日-8月27日
为什么古典文艺依然感动着今天的我们?为什么陌生的艺术让我们感到亲切?艺术品承载了多少美的基因?求索“美”的背后那更为本质的意味,寻找包蕴在艺术中那炽热的灵魂,破译文物那斑驳的文明密码,启程!
镇馆之宝:七宝阿育王塔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高117cm,宽45cm
江苏省南京市宋长干寺地宫出土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藏
此塔是迄今中国最大的阿育王塔,因通身镶嵌着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琉璃和水晶这佛家七宝,故而得名七宝阿育王塔,塔全身有452枚宝石。发掘出土前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佛教稀世圣物,其中佛顶真骨是世界现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顶骨舍利。
镇馆之宝:班簋
西周,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公元前9世纪中期
高22.5厘米 径25.7厘米
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这一史料与秀丽的文字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美术馆
特色活动:暑期跨界体验夏令营——与书法的对话
时间:8月4日-8月5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特推出“暑期跨界体验夏令营——与书法的对话”系列少儿教育活动,旨在让少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提升审美能力,感受汉字之美,体味其中乐趣。
第一场: 8月4日,周五,14:00-16:00。
主题:书法中的留白——书法与油画的畅想(年龄要求10-12岁)
第二场: 8月5日,周六,9:30-11:30。
主题:书法中的纹样——书法与少数民族艺术(年龄要求8-10岁)
第三场: 8月5日,周六,13:30-15:30。
主题:书法中的跳动——书法与故事展演(年龄要求5-7岁)
镇馆之宝:《父亲》
作者:罗中立
创作年代:1980
罗中立借鉴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尽精刻微地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农民形象。老人枯黑的脸上满是皱纹,鼻旁长着“苦命痣”,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了一颗牙,已经破伤的双手捧着一个旧瓷碗。这幅破天荒地展现一个农民形象的作品,以其创造性的思维和深刻的内涵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波及于社会,并引起了一场关于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形式与审美的讨论。此作原名《我的父亲》,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并被评委改为今名。
镇馆之宝:齐白石作品
《独虾》
创作年代:1926
《葫芦蝈蝈》
创作年代:1937
上海博物馆
特色展览:浓缩的世界史——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时间: 6月29日-10月8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
大英博物馆以一百件藏品讲述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百万年来的历程,以全球化的视角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并期待多样化的解读。
大英博物馆最古老的器物:奥杜威砍砸器石
镇馆之宝:大克鼎
年代:西周 中期 孝王
重量:201500g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青铜器转变期的典型代表。大克鼎的纹饰器形端庄稳重,采用大量变形纹饰,耳旁的龙纹也与西周早期不同。颈部的兽面纹脸部轮廓变为线条,仅留眼睛可辨,后称为“变形兽面纹”。腹部的波曲纹极具节奏感与韵律感。
苏州博物馆
特色展览: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
时间:6月28日-9月3日
地点:负一层特展厅 一层争伯春秋展厅
西周初,太伯、仲雍奔吴,至十九世寿梦立,习用兵乘车,吴始益大,称王。再经诸樊、余祭、余眜、僚几代吴王苦心经营,吴国渐成春秋重要方国。及于阖闾,吴重筑都城,是为苏州城之源。本次展览,吴、越、楚百余件青铜器会盟于苏州博物馆,集中展示春秋战国那段峥嵘岁月,展览分“兵戎相见”“礼尚往来”“乐享天籁”“工精技良”四部分,希望能为观众重构吴、越、楚的“大邦之梦”,也期待通过展览能进一步推动吴、越、楚文化的交流和学术研究。
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
1978年4月12日,三个顽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鸟蛋时,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封存已久的宝藏,宝幢即是其中之一。真珠舍利宝幢,选材名贵,构思独特,造型优美,综合了当时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整个宝幢共用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当时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是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
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