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新区上半年工作会提出,当好滇中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增长极
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
昆明高新区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日前,昆明高新区召开2017年上半年工作会,贯彻落实全省上半年工作汇报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高新区提出,下半年要围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辐射中心,当好滇中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夯实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好的园区环境,使项目招得进、落得下、见效快。
上半年工作取得预期成绩
今年上半年,昆明高新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1亿元,占目标任务的54.5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主营业务收入101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14亿元,占目标的51.17%,27条新建、续建、在建道路有序建设。实际利用外资9504.35万美元,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3.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开工5个、竣工3个,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0%。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上半年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后补”改革,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审批流程,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和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上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44户。同时引入“KPI”绩效考核模式,科学确定管委会、部门、个人三级关键指标库,建立公正客观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开展了主办职级认证,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勇指出,2017年上半年,经济指标有升有降、招商引资有喜有忧、园区建设平稳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创文”工作引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总体来看,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有色等大宗工业产品价格持续震荡,工业稳增长基础不牢;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工业项目开工数量少;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有色金属产业一枝独大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生物医药大健康、IT和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等。全区干部职工必须认清严峻形势,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树立忧患意识,找准痛点,精准发力。
下半年6个方面再发力
陈勇要求,下半年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辐射中心,当好滇中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夯实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回升,发挥好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同时,围绕项目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容缺后补”审批工作流程,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使项目招得进、落得下、见效快。
高新区要把做好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去行政化”的突破口,人才、精力向招商引资一线倾斜,持续掀起精准招商引资的高潮,完善园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动力系统”。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税收基础管理,抓好日常征管。统筹好教育、文化、卫生、就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陈勇强调,高新区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正进入经济转型、方式转变、动能转换的新的创业阶段。新的事业需要全区干部有新的状态、新的干劲、新的作风。“全园上下务必提振精气神,点燃干事创业、激情开拓、追求卓越的豪情壮志;塑造积极主动、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树立直面挑战、越挫越勇的坚韧意志;坚定不怕困难、攻坚奋进、争取胜利的必胜信心,让干部职工的腰杆硬起来,把园区的形象树立起来。”
记者郭曼 实习生许天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