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匠心传承:走进文脉里才发现思茅“有戏”

边城普洱,拥有6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即将失传岌岌可危的技艺传承下去,让其走出深闺让世人所知?很多人在努力着。

体验木刻

准备演出

制作黑陶

边城普洱,拥有6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即将失传岌岌可危的技艺传承下去,让其走出深闺让世人所知?很多人在努力着。

如果不是走进文脉里,土生土长的思茅人都不知道思茅居然“有戏”。在寸土寸金的商场中心,布置完好的戏台子上,一些老人们正专注地表演着传统的花灯选段《宝玉哭灵》,戏台周围的很多店铺里,展示着黑古陶、绝版木刻、手工造纸、手工制茶、织锦、手工造纸、刺绣等普洱非遗的手工产品。商场的人流络绎不绝,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店里驻足,或观赏传承人的民族刺绣,或自己进行绝版木刻的体验,或购买一点黑陶工艺品,对于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

贺海善是文脉里物业公司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积淀,是明确历史变迁踪迹的学问,是普通百姓日用而不离的共享秩序,体现着较强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标志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最后屏障。虽然我不是普洱人,但仍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普洱的文化保护做点事情。去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通过政府激励,企业优惠招商的形式,吸引吸纳各级非遗文化进入,将传承融入生活,融入市场。我们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将非遗传承并保护下去。”(马喆 通讯员 施宇/文 马喆/图)

Tags: 思茅 文脉 匠心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