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了!余绍乾至今都还记得2008年9月18日这一天,那是自己作为一家之主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的日子。这意味着全家人将告别过去“脏乱差”的城中村日子,开启新的生活。
如今,余绍乾一家就居住在南亚风情第壹城小区,这里交通便利,医疗、购物、就学等资源也一应俱全,一家人成了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
在西山区福海街道杨家社区,许许多多的“余绍乾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现在提起以前的日子,大家都默契地回答,“幸福不就是这样嘛,有好房子住,有好福利享,有好愿景时时在。”
幸福来敲门 村民见证“城长”
抬头一线天,落脚一鞋泥,住着“握手楼”,天天盼搬迁。搬迁,曾是杨家社区居民的共同期盼。
2008年9月,西山区福海街道杨家社区城中村启动拆迁。消息一传开,街头小巷顿时炸开了锅,人们的眼睛里写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但欣喜之余却也有着许多担心:以房换房,房子能否按时交?即便按时交,房屋建筑质量有没有保证?如果拿资金补助,要是房价上涨岂不吃亏?一系列的疑问成了压在大家心中的大石头。
针对大家的担忧,由西山区委、区政府主导,福海街道办事处、南亚风情房地产开发公司多方协商制定了补偿政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过渡安置费保障基本生活”“每平方米的补偿价比同等地段高”“先签协议先选房”……一系列政策的落地,给大家吃上了定心丸。
2012年9月3日,南亚风情第壹城售楼中心,1800多名村民顺利拿到新房钥匙。
村民变居民 生活大变化
经历城中村改造后的村民,与这片土地一起发生了新变化,而这第一个变化便是由“村民”到“居民”的转变。
一字之差,改变的不仅是身份。
曾经,杨家社区被人们称为“奥迪村”,因为村里拆迁改造,许多村民得到补偿款后都争相去买车,一时间,村子里多了许多奥迪车。可渐渐地,他们发现,金山银山终有吃尽的一天,而只有自己的脑子富有了,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于是,许多人纷纷学起了电脑知识,参加街道、社区举办的插花、厨艺等技能培训,树立起健康生活的理念。有的还学会了投资理财,把家里空出来的房屋租出去,增加收入后又做起小生意,日子越过越好。
有了富足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要跟上。“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仅增长见识,也能把好的东西带回来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一次去新加坡旅行中,杨家福对当地司机礼让行人的做法印象深刻,回到昆明后,他常与“志同道合”的其他居民一起,监督他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劝阻不文明行为。
现在的杨家社区,每年至少一次的外出旅行,已经成了居民们不成文的约定,寒暑假是出行高峰,居民们会结伴而行,自由成团。这一传统至今已有4年,居民们踏足之地,无不收获满满。
“随着人们素质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以前担心的问题都渐渐被解决。”居民王春说,就在不久前,他还带着从重庆来的朋友在家门口来了一次“南亚风情一日游”,为初来云南的朋友增添了一份难忘的昆明印象,每每说到如今的生活,他言语中总是很自豪。
居民变股民 福利年年增
居民变股民,发展开新局。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杨家社区一边腾出发展空间,一边打造幸福生活,让居民们成为最大受益者。
随着杨家社区周边商圈的崛起,社区土地的价值也随之增加,社区将公共土地进行出租,所得收入按股分配,居民根据自家入股情况获取相应分红,这样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让社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居民生活也得到更好的保障。
“举个例子,由于社区集体收入的增加,只要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除了社区每个月给予的200元外,所在村小组还会发至少150元的生活补助,而这样的补助比例还有望逐年增加。”杨家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贵说。
当然,在社区,居民们能享受的实惠还有很多,看病就医有报销、孩子上学有保障、文化生活有“趣”处、就业增收有门路……曾经人们望而止步的城中村,如今变成繁华闹市。
居民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朴素愿望已经变为现实。(记者 李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