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400岁古殿是舞台更是课堂 滇剧在金殿火起来传下去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诗”,金殿这首古诗又谱写出更美的篇章。今年暑期以来,金殿名胜区重拾滇剧这一古老的戏剧瑰宝。

507b9d1afdfa1b2bfd2811

孩子们在400年铜殿前学习滇剧。金殿名胜区供图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诗”,金殿这首古诗又谱写出更美的篇章。今年暑期以来,金殿名胜区重拾滇剧这一古老的戏剧瑰宝,以400多年的古殿为舞台和课堂,邀请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贴花黄、着戏服、学段子,让濒临失传的滇剧艺术在中外游客和少年儿童当中火起来、传下去。

金殿与滇剧源远流长

掩映在“一半青山一半云”中的金殿名胜区,就像一位名门闺秀,成为昆明古今园林艺术的瑰宝。每当阳光照射时,一座金色耀眼的铜殿固若金汤般地屹立于景区中央。铜殿金碧辉煌,被赞誉为“金殿”。

如今,大殿门前的碑文记录依稀可以看到,金殿太和宫最早建于明朝,是云南巡抚陈用宾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开始,仿湖北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太和宫的建筑形式,在昆明城外鸣凤山上建成的。

昆明园林历史文化专家石玉顺介绍,现存的铜殿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新修建,包括神像、帷幔、匾联等全部用铜铸造,用去铜达250余吨,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的金殿规模大,是全国最大的铜殿。

而作为云南的“滇粹”,滇剧同样发端于明朝,完全成形于清朝道光年间,将来自中原秦岭、湖北、安徽的丝弦、襄阳、胡琴三大唱腔、表演形式糅为一体,结合云南本土方言等艺术表现手法,逐渐形成、演变而来。2008年,滇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在金殿名胜区内的清康熙十年金殿碑刻上看到这样的记载:“是曰,游客以数万计,活动内容白天唱戏酬神,晚上对调子,唱山歌……”由此可见,在位于鸣凤山上的金殿唱滇剧,是昆明自古以来的民间习俗。特别是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九庙会,无论是官办的还是民间滇剧团体,都要聚集金殿来唱上一段,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滇粹”课堂搬到铜殿前

“滇剧艺术直至20世纪80年代,仍处于辉煌时期,云南省的滇剧院一度达到78个。可如今,表演者、继承者、受众数量急剧下降,使滇剧的生存陷入悲凉的境地。目前,我省只剩下3个由政府扶持的滇剧院艰难营运。”金殿名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资料对80后、90后、00后的调查显示,知道有滇剧存在和观赏过滇剧的人不多,近距离接触过滇剧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为保护和传承滇剧的历史、文化价值,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孩童走近滇剧,零距离感受古典戏曲之美,金殿名胜区从今年暑期开始,每周末搭建舞台,把和金殿气韵、格调相得益彰的滇剧搬到铜殿前,邀请市民带着孩子加入到金殿的滇剧艺术学习中来。

“老师们教得很仔细,给孩子画一个脸谱有时需要1小时,戏服穿戴的先后顺序也是一门学问,金殿不仅是舞台,更像是一个凸显历史沧桑与厚重的亲子文化课堂。”参与活动的很多孩子和家长表示,在这里亲身走入梨园,可以了解滇剧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及背景知识、表演方式、技巧和观赏要点等,还可以一对一同滇剧表演艺术家学戏,尝试古典戏曲的唱、念、做、打,零距离感受滇剧艺术的魅力。

滇剧将在金殿常态化推广

“滇剧文化课堂在金殿火了!”据介绍,自7月23日至9月17日,金殿的滇剧历史文化课堂每周一场,目前已举办了13场,已有100多个家庭,超过300余人来到这个舞台,装扮好之后往古老的城墙和铜殿前一站,真像是来了一场滇剧文化穿越之旅。更重要的是,活动也通过金殿名胜区这个舞台,让海内外游客看到铜殿和滇剧的厚重文化。如今每到活动之日,环绕铜殿的明代紫禁城门洞内外,均挤满了观看的游客,古老的铜殿加上孩子们的滇剧表演,绽放出另一种光彩。

“在古老的铜殿旁进行滇剧文化传承,让我们看到真正向往的中国历史文化,实在是不虚此行。”来自法国的游客Fitoussi夫妇,在导游的推荐下偶然知道金殿周末有滇剧表演,临时改变了旅行计划,多留在昆明一天,就为了到金殿看滇剧表演。除了法国夫妇,滇剧历史文化课堂还不乏很多外国面孔,画上了滇剧脸谱。一对来自美国的混血儿姐弟,也是通过在金殿体验滇剧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中国“寻根”。

“目前活动尝试下来受到小朋友和游客的青睐,我们今后将把滇剧传承作为金殿的常态活动,邀请更多的孩子和游客走进‘金殿历史文化课堂’,让滇剧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广传承下去。”金殿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廖晶蓉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