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关注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走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政府和公众关心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

本报美编 张维麟 制图

话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走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政府和公众关心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近日,省政协在昆明举行主题为“强化我省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的专题协商会,邀请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级各民主党派和省工商联代表与省政府和农业、食药监等省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健全检测体系、强化政府监管、突出标准化建设等开展深入协商讨论。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建设稳步推进

凭借四季飘香、安全优质等特色,云南蔬菜已经连续5年居云南出口创汇农产品首位,30多年从未发生过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我省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基地,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菜园子”。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我省通过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初步建立了服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了涵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共计300余项。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据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左荣贵介绍,目前全省100%州市,92%县市区、100%涉农乡镇建立了农产品监管机构,检测体系不断健全,执法体系初步构建,标准体系正在建立。

玉溪市红塔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是我省第一家获得资质的县级农产品监测机构,目前资质授权项目达到270多项,涉及农残、重金属元素、水质、兽药残留等多个领域。

该站副站长唐海彦已经在这家监测站工作了8年,在她看来,全省的县级监测站建设运行还存在几个显著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县区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独立建站的机构要比合并建站的机构工作推进更快更顺畅;全省县级农产品监测机构人员编制不足,严重缺乏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的配置不够合理;监测站正常运行经费紧张,制约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唐海彦说,目前我省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重金属、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造成的化学性污染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而人们往往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忽视了食源性疾病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云南昊邦集团董事长李彪在发言中指出:“事实上,我国流行的食源性疾病中,微生物性食物居首位。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由需求型向质量型转变,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要借助第三方监测机构辅助监管加以预防,督促各部门之间及时通报信息,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检验机构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在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形势持续向好的同时,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的许多难点和问题依然存在”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加强政府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薄弱、建设情况也相对落后,我省农产品生产小、散、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新平东绿食品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蔬菜产供销加储运和蔬菜种苗产销、农资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其中出口创汇近1200万美元。作为一家以保鲜蔬菜、水果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外贸企业,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就是该公司的生命线,健全和完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直以来的期盼。

“加大蔬菜种植的监管力度,因为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不是检出来的,是种出来的。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从事蔬菜产业的企业应该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另外,要加强销售市场的准入监管力度,还要规范蔬菜产业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守法经营。”新平东绿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发起如是说。

委员们认为,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不解决好,我省农业就难以实现健康发展,加之目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已经从过去拼数量、拼价格日益转向了质量与安全的竞争,保障群众舌尖上安全的战役已经到了加速冲刺的阶段。

“我省今年将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检测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双认证’监测机构15家以上,年内力争经编办批准县级监管机构达到100%,争取到2020年100%的县级农业部门基本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省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生产管理部门、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机构、企业合作社管理部门、监管机构管理责任,健全体系完善功能,发挥体系作用,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狠抓执法办案,加强案件查处支持。

Tags: 舌尖 群众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