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训练有素
“赶考”凝起精气神
在“新体制时代”,省军区究竟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实现换羽重塑?笔者深入云南省军区采访,记录了他们跑好第一棒、开启新征程焕发出的新风貌新气象。
“假若邻乡突发地震,就地能征集多少物资装备驰援,有多少民兵能召集到位?”7月下旬,德钦县人武部部长邓持深在指导征兵工作期间,对各乡镇的国防动员潜力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相关领导现场研讨。
邓持深是在省军区系统编制调整改革中,从省军区装备部军械处处长的岗位平级交流到人武部任职的。从繁华的都市到高原藏区,邓持深一到任便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之中。
改革是一次挥别昨日的转身,更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转型。在此次改革中,省军区机关40余名干部脱下军装退出现役,不论是走还是留,他们都很坦然。“心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容走好‘赶考’之路。”脱下军装选择自主择业的原作训处副处长李庆华的话,道出了省军区机关广大官兵的心声:军改面前,每名军人都必须具备强烈的“赶考”意识。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但是,患忧当患强军忧,才能算支持拥护改革。”省军区领导介绍,改革未落地之前,部分官兵因省军区系统人员、机构精简产生浮躁、焦虑等心理,聚焦改革强军的心思和精力受到影响。对此,他们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牵引,围绕“如何拥护、支持、投身军改”主题展开群众性讨论和“赞身边典型、学身边典型”活动,及时帮助官兵拨开思想迷雾,排除思想干扰,修正航向偏移,坚守“初心”走好新的“赶考”路。
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机关的每名官兵都激发出了良好的“赶考”状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战备建设局正团职参谋杨磊总结说,“大考”之中,上至将军、下至士兵人人保持“负重爬坡”的韧劲和“争创一流”的拼劲,各司其职尽心尽责干工作,高标准完成了扫雷部队转隶移交、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管边控边等大项工作和任务。
同心干事谋发展
机关干部就位新分配办公室,电话、网络连接畅通,办公资料归整到位……6月30日,这是省军区沿袭旧体制运行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在这一天里,云南省军区所属机关干部齐刷刷地迁进了新分配的办公室。
“问题当前,关键是看敢不敢较真。”看到机关各办局人员就位迅速、工作稳步运行,省军区领导颇有感触。事实上,自接到新编制命令后,营房处就在机关各处室展开协调对接,拟制新体制下各办局的办公用房分配使用方案。然而,因部分办公室和库室的资料繁多,短时间内难以搬移腾让,该方案迟迟未能启动。省军区主要领导当即指示:困难和矛盾再大,也要以坚决服从改革的姿态搬移腾让办公室。随后,机关干部闻令而动,在一天时间内便落实到位。
滴水折射太阳,小事见证作风。在投身改革强军过程中,省军区党委“一班人”始终认为:功成不必在我,革弊鼎新才能实现强军所盼。为此,他们要求机关和所属单位要主动适应新体制新编制,把固有的思维方式调整过来,把不适宜的工作方式转变过来。并按新职能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带头改进工作作风。
上行下效。省军区党委“一班人”的率先垂范,迅速汇聚起了所属官兵同心干事业谋发展的使命感责任心,并在省军区机关呈现了一股新风新貌。文电从简,不向基层要材料;机关干部承办会议、活动等,材料任务再重,不向基层摊派,收集情况也是要“干货”。勤务保障人员大幅缩减,机关坚持自我保障,不占用基层一兵一卒。
时不我待强本领
熟悉标准要求、了解办事流程、掌握程序方法……这段时间,办公室参谋史朝华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抓紧学习省军区依据新职能梳理归纳的《机关业务规范手册》。
“新体制时代,不加强学习就难以胜任工作。”从原政治部调整到办公室工作的史参谋说,省军区系统编制调整改革后,机关干部精减,一个岗位担负多项任务,机关干部必须多专多能。
在省军区机关和所属单位,像史朝华一样感到“本领恐慌”的人不在少数。在丽江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朱云峰时不时就会去找战建处参谋李宗桃请教兵员管理知识。在此次省军区系统改革中,兵员管理工作由原司令部军务科划归新的政治工作处。以前只负责干部管理工作的朱云峰,现在增加了兵员管理工作。如何尽快掌握兵员管理的方法技巧,成为朱云峰思考最多的问题,随时向原先负责兵员管理的领导和参谋讨教。
“新使命新任务提出新要求,唯有加强学习,才能以个人素质提升促进部队转型。”省军区领导介绍,改革“大考”,既是忠诚之考,也是能力素质之考;既是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重塑,也是思想观念的突围。为此,省军区在按照新职能梳理编印《机关业务规范手册》的基础上,利用交班会、周三晚业务学习等组织机关干部“充电”“补短”。
不待扬鞭自奋蹄。自7月1日以来,中士邓淮升就发现,省军区营区里自我加压训练的官兵越来越多。大家在新的起点上抓学习、强素质、抓训练、提能力,干劲不减,作风不丢。(通讯员严浩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