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电建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 记者周密摄
记者 毛韵心
日前,国家发改委对全国18个国家级新区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排名(雄安新区未列入本次统计)显示,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名第5位。目前,滇中新区正向着“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目标奋力前行。
两年前,滇中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后,按照“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原则,昆明积极构建与滇中新区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共同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
一盘棋谋划、一家人融合、一股劲推动,从昆明市携手滇中新区推动东风云汽易地搬迁技改,到昆明市、滇中新区仅用9个月就完成昆明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两年来,昆明市与滇中新区携手并进,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市区融合发展正迸发出1+1>2的强劲动能。
从滇中产业聚集区到滇中新区
滇中新区的诞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从1996年编制《昆楚玉曲城市群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滇中“一体化”的蓝图开始描绘,到2006年滇中城市群规划论坛召开,滇中经济圈概念正式诞生;从2013年《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决定》正式出台,再到2015年滇中新区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准,滇中一体化经历了滇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经济圈、滇中产业聚集区等发展时期。
2015年9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云南滇中新区的批复》,云南滇中新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第15个、云南省首个国家级新区。从滇中产业聚集区到滇中新区,带来的不仅仅是名称上的转变,更是从产业新区到实现市区融合、市区共同发展,实现叠加效应的巨大转变。
2015年10月,滇中新区刚刚获批不久,省委、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云南滇中新区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正式明确“市区融合发展”的思路。
理顺体制机制 市区无缝对接
“昆明市与滇中新区本就是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因为管理体制的调整而割裂。”昆明市和滇中新区以“市区一盘棋、滇中一盘棋、全省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市区携手、融合发展,协力推动规划共绘、基础共联、产业共兴、市场共筑,力争实现规划一张图、基础一张网、产业一条龙、市场一体化。
滇中新区管委会与昆明市联合成立市区融合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机制,实行昆明市和新区领导交叉任职,同时在市国土、环保等7家单位加挂新区相应牌子,合力推进新区开发建设。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主动加强昆明市和滇中城市经济圈规划的衔接融合,构建昆明统筹、滇中协同、新区管理、高效有序的规划管理体系。制定出台《云南滇中新区“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着力推动多规同向、多规同步、无缝对接。
在基础共建方面,强化与昆明市在综合交通规划、融资支持、项目用地、土地收储、工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在产业共兴方面,建立新区产业与昆明市和滇中城市群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作配套机制,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互促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环境共建方面,与滇中城市群各州市协同构建区域生态同保共育机制、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市区融合发展 实现1+1>2效应
去年12月26日,东风云南汽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在滇中新区奠基。东风云南汽车有限公司前身是云南汽车厂,是云南第一家生产汽车的老企业。去年年初,昆明市和滇中新区开始推进东风云汽二次重组工作,去年9月,项目合作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确定。东风云汽项目帮助昆明市解决了老厂区发展空间不足,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问题,而昆明市为项目解决了市场政策和充电桩配套等问题,“正是市区融合体制让项目实现落地,圆了云南人、昆明人的汽车梦。”市区融合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地处官渡区大板桥街道的昆明空港经济区是滇中新区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唯一一个临空特色产业园区。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 通过资源深度融合,在官渡区11个部门加挂空港经济区相应机构牌子,社会事务管理实现有效融合,构建和创新更为高效便捷的工作机制体制。同时整合官渡、空港公安、安监力量,建立机场净空保护联查联动机制,确保了长水机场飞行安全。
“以市区融合发展为契机,还极大改善了大板桥片区的民生保障。”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空港经济区为当地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020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及缴费人数770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先后投入3373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引入官渡区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公租房分配入住1200余户,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滇中速度”为昆明开辟“蓝海”
今年5月12日,昆明综合保税区(一期)(以下简称昆明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是市区融合发展的又一生动写照。昆明综合保税区由两部分组成,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区块一,规划面积0.58平方公里;位于滇中新区空港片区内的区块二,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昆明市、滇中新区仅用9个月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昆明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创造出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通过省级预验收的“滇中速度”。
“目前昆明开放型经济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对外开放的大平台。”昆明海关副关长马军说。为了补足这一短板,昆明市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干劲,分秒必争推进昆明综合保税区建设。昆明综合保税区获批次月,项目开始进场施工,5月大量石方爆破,6月开始综合楼、主干道路基础施工,7月完成综合楼地下室底板施工和道路路基工程转序验收……2016年12月1日,昆明综合保税区项目圆满完成建设。
昆明海关负责人介绍,昆明综合保税区被称为没有海水的“国际港口”、没有跑道的“国际机场”、不出国门的“国际市场”,是国家对外开放贸易、金融、投资、服务、运输等领域的试验区和先行区。昆明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成为集报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保税贸易4大功能于一身的云南外向型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力争到2020年,昆明综合保税区A区、B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到云南省的20%。昆明综合保税区的建成,意味着昆明市在新一轮沿边内陆开放中抢占了制高点,距离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