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高原特色农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本报美编 郭金龙 制图
入秋以来,隆阳区水寨乡太元村前马洼村村民杨国山忙坏了。进入核桃成熟季节,他既要忙着自家50多亩核桃的采摘、去皮、烘烤,联系买家前来收购,又要帮着村里其他人家烘烤,销售。虽然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但他脸上却溢满了收获的喜悦,因为仅核桃一项,今年他家就有40000多元收入。
“以前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现在仅核桃产业人均收入就超过6000元。”杨国山边忙边聊起这几年的变化,“一家六口人,每年核桃收购结束后,我和儿子外出务工,母亲、妻子和儿媳在家发展养殖,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日子越过越红火,都要归功于几年来我们隆阳扶贫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隆阳区始终以扶贫开发为中心,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实现全覆盖。推广以集中连片开发、合力攻坚为主要形式的“隆阳经验”,结合温饱安居、易地开发、小额信贷、挂钩帮扶、科技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生活逐年变化。
前马洼村所属的太元村是水寨乡有名的贫困村,该村民小组共有24户人家113人,全部居住在半山腰上,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脱贫艰难。根据实际情况,隆阳区决定在前马洼村发展核桃种植,几年过去,全村的核桃产量在30吨以上,产值近100万元。2015年6月,随着水寨乡扶贫项目的实施,前马洼村到太元村石头山集市的道路实现了硬化,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每年让每户人家销售核桃节约了上千元的运费。
“以前运核桃得用上十多头骡子,一家人搬一天,有的要两天左右,一头骡子一个人要200多元开支,十头骡子就是两千,现在用拖拉机、小卡车一车就拉走了,一天还能拉好几趟。” 杨国山说道。
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水寨乡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水寨乡党委书记沈国兵介绍,群众感受最大的就是交通的改善,水寨乡所有的乡到村、村到村、村到组的道路全部硬化,总计修了三十几条60多公里,同时前后投入3000多万元的资金,整个乡100多个村民小组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结束了过去靠牛驮、人背来解决饮水的历史。
通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贫困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走得越来越稳健。“5年前,我们村的收入在水寨乡排倒数第一,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通过这5年扶贫现在我们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8000元。”太元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杨国净说。
水寨乡扶贫工作只是隆阳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5年来,隆阳区共有3个中央和省级驻保单位,26个市直部门和100个区直单位、企业及社会团体挂钩18个乡镇105个村委会,有13000多名干部职工结对14000多户贫困户。5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易地扶贫开发”、“安居工程”、“产业扶贫”“信贷扶贫”等一大批扶贫工程,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全区扶贫开发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