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
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暨开展“乡镇党委书记论坛”
保山市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充电”
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黄金大道连接四面八方,崛起的楼群鳞次栉比,金黄的稻田如棋似画……近年来,保山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的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五网”建设、“园中园”、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三个万亩”生态廊道等一批民心工程,形成了各项事业快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局面。
抓党建筑根基 激发跨越发展活力
2015年、2016年保山市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居全省第二;人均生产总值从12847元增加到23692元,年均增长11.2%,是全省近5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为数不多的州市之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结果。”保山市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保山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抓创新、抓规范、抓特色、抓完善”的原则,紧扣加强党组织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凝心聚力,强攻弱势,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全面提升党建水平。
跨越发展关键在解放思想。只有不断地把思想发动起来,勇敢地面对存在的困难,不断研究新情况,才能创造新经验、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
坚持创新发展,党建工作引领经济运行。去年以来,保山市大胆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保山工贸园区与各县(市、区)共建的“园中园”建设,为招大商打造了一个产业聚合发展的大平台。吸引了西安隆基、山东恒丰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保山,仅一年多的时间,5个“园中园”就签订协议51个,拟投资250多亿元,产生了“5+1>6”的集聚效应。
坚持开放发展,以党建工作促进招商引资。特别是保山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年产5GW单晶硅棒项目于今年8月在保山硅基产业园龙陵园中园正式生产,创造了“龙陵速度”,在五个园区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氛围。
“龙陵速度”得益于龙陵县四班子团结干事,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园中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凝聚了人心,聚焦了活力,营造出良好的干事环境。
“抓党建,惟有真抓实干,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才能勇立潮头、有所作为。”保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春林说。
施甸县作为善洲精神的发祥地,以学习弘扬杨善洲精神作为动力,贯穿于全县跨越发展的各个环节——扎实抓好稳增长补短板抓投资谋产业等工作,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园中园”建设取得不错成绩,逐步迈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以善洲老书记的精神为引领,各地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融合,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仁和镇勒平村利用村集体经济解决“六难”问题的经验、姚关镇山邑村以多种形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的“山邑模式”在保山被复制推广并入选中组部农村集体经济案例……
育亮点树典型 提升党建创新驱动力
清晨的校园,阳光破窗而入,琅琅书声此起彼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谁曾想,这所昔日的“后进学校”通过党建引领,生态教育,创建学校育人生态,使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学生在适合自己成长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师生关系融洽,家校关系和谐。
“我们始终把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恒心抓质量,诚心谋发展,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品味。通过创建生态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形成生态课堂,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昌宁县第三中学校长刘冰介绍,以党建为抓手,学校先后20余次获省、市、县各级表彰,获评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首批“身边好学校”。
今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将党建工作、“995”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纳为全市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将两项工作同时推进?
面对发展的新形势,隆阳区永昌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新路子,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抓实社会治理创新和精细化服务,通过确立“智慧党建2+3”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以“2+3服务模式”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只有把党建工作抓实抓好,才能为社会治理创新和“995”的提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抓好了党建工作,也就抓好了社会治理,抓好了社会治理,也就抓好了995工作。所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引领这一主线,做到党建工作全覆盖,达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隆阳区人大副主任、永昌街道党工委书记陆德富介绍。
街道将5个社区划分为74个网格,把单位、团体、小区、居民户全划入网格中,建起一支由村组干部、党员为主体的网格员队伍。在网格建立党建责任区,形成社区书记负责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小区、党小组长和居民小组长负责居民楼院的管理服务格局,把党组织和服务向住宅小区、楼栋院落延伸,实现网格服务全覆盖。
通过引入大数据理念,将维稳中心、网格中心、信息研判中心、“995”服务管理中心进行有机整合,搭建了集党务政务、综治维稳、服务民生为一体的“智慧永昌”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地理库、人口库、法人库三大系统优势,实现了服务系统化,服务精细化,服务多元化。“智慧党建”增强基层党建创新驱动力。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552件次,在创卫、服务民生、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平台亮身份 增强脱贫攻坚凝聚力
金秋时节,在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田间地头、产业基地、扶贫项目点上,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长山村是保山市苗族人口第一大村,也是全县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我们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把党建与扶贫同研究、同规划、同落实,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抓手,引领长山村苗族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成效。”勐统镇党委委员李逸凡介绍。
要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凝聚起攻坚克难的战斗力量,就需要牢牢抓住党建扶贫这一制胜法宝,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便能破解农村脱贫致富难题。
“2013年我们开始发展蚕桑产业。当时全村有270多张蚕,到今年有1306张。”澡堂党支部书记张文学是村里第一个带头种桑养蚕的,“养蚕活计村里的老人都可干,而且比种甘蔗的收入高。”在他的带动示范下,养蚕的农户从当初的7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260多户,今年预计有210多万元的收入,户均可达8000多元。
一边是党支部巧搭平台,助力脱贫攻坚;一边是党员主动亮身份,做好服务百姓的先锋,党建引领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凝聚力。党总支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的“三结对”活动,结成20对以上的帮扶对子,推进党员群众相互帮助脱贫致富。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腾冲市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引领脱贫攻坚,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通过建立健全扶贫攻坚“领导挂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都有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在全市撒开了精准扶贫网。
抓党建促脱贫,还要抓好贫困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目前,腾冲33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中,有致富带头人22名。”腾冲市委组织部何新海介绍,借助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机遇,腾冲大力推广“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模式,依托“乌龙茶明光园区、高黎贡山生态片区、清凉山高产优质茶片区、清水茶博园产业片区”四个重点片区,带动贫困户4213户16320人增收致富。
“不忘初心抓党建,激发活力促发展。”杨春林说,“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将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为保山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 胡梅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