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摩梭史诗巨幅画卷》背后的故事

128米长的《摩梭史诗巨幅画卷》面世后在泸沽湖地区及丽江文化学术界引起的反响,我们来走进这幅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128米长的《摩梭史诗巨幅画卷》面世后在泸沽湖地区及丽江文化学术界引起的反响,我们来走进这幅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

如果不经人介绍,或许很多人面对眼前这位肤色黝黑、头发微卷的摩梭人时,不一定相信128米长的《摩梭史诗巨幅画卷》这幅打破摩梭手绘史诗历史画卷的作品是由他创作的,即便作品已成功面世了,瓦汝益史仍旧操着一口浓重的摩梭语,与外人交流时还得有个翻译在旁。但出生于贫苦之家的瓦汝益史,因为条件限制,甚至都没有进入正规的学校接受教育,当同龄的人进入学校里,他却成了一名放猪放羊的小牧民,奔走在泸沽湖的山湖之间……

所谓“天降大任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也许正是如此,在那个贫困交加的童年里,瓦汝益史开始从长辈们的口中听取摩梭民间的传说故事,每当闲暇之时,他便开始在沙滩上、岩石上或平坦的地上用树枝或砂石画下飞鸟走兽,还有那些摩梭传说中的人与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去喇嘛寺当一名喇嘛,也许在那时,瓦汝益史仅是出于生活的奔波,但这些经历都为他创作《摩梭史诗巨幅画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瓦汝益史在摩梭地区的绘画影响力,许多传统的摩梭家庭都开始邀请他去画经堂里的壁画,一次偶然机会中,这位摩梭画家结识了一位同样爱好民族文化的摩梭歌手和军,于是,《摩梭史诗巨幅画卷》开始有了一个雏形。

摩梭人向来注重视家庭与民族传统,加之近年来文化政策对民族文化的支持,于是在内力和外因的推动下,两位摩梭民间民族文化爱好者一拍即合。

创作开始了,先是找创作的地方,接着是长卷绘就时所需的纸张、颜料等的选择,每个看似很小的细节都需要考虑操心,更严重的是,在创作的历程中,作为资助人的和军曾患重病,创作中所需的经费曾一度陷于几无,个中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深体味,但最终,作品还是在两个人的坚持中完成面世。并受到了众多人的肯定。而对于作品及往后,他们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或许当时一位歌手与一位画家的惺惺相惜,促就了一幅宏篇巨制,但究其根源,还是民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视,而正是这样的精神内核,让摩梭人的民族民间各种艺术文化作品变得更加隽永。(丽江热线 李扬)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