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学生拿到新教科书,小心使用一学期,然后留给下一级学生使用,如此反复,实现循环……这样的循环教材,自2008年秋季开学起,就出现在了武汉市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新城区的公办初中、小学里。今年9月,硚口区也扩大了循环教材的使用面,全区40余所小学全部加入到“循环教材”计划中。
不仅是在中小学,在高校,教材没得到循环利用造成的浪费都很严重。一到毕业季,很多教材就被当成废品处理,其中还有不少是新书,让人不由觉得太可惜。教材未能进行循环利用造成的浪费很普遍,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精神财富的糟蹋。
目前,对课本进行循环使用的地区与学校很少,原因在于让教材进行循环使用的过程较为繁琐。比如在武汉对教材进行循环使用的学校,首先要征得家长同意,然后要对循环的教材进行消毒、保管,平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保护教材。在每年开学时,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观看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爱惜书本 让课本流动》等视频,加强学生自觉爱惜书本的意识。对于学生使用课本,学校也会进行统一保管,做到学生们进教室时不带书,出教室时也不带书,降低书本使用的耗损。
这些举措对书本的循环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大大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因而一些学校并未选择如此来做。另外,不少学校通过售卖新教科书赚钱,怕课本重复利用率提高后,会动了自己的奶酪。这也是造成一些学校不对教科书进行循环使用的根本原因。
让教材循环本身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不仅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也能向学生们传递绿色理念;同时,促进教材的循环使用,应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应该摒弃利益算计,多从大局出发,多一些责任意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教材循环使用,发挥这一举措的多重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