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是直过民族佤族自治县。甘蔗是西盟县四个上亿元产业之一,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但多年来由于种植管理粗放、品种老化、单产总产低,急需提质增效。
班箐村位于西盟县中课镇的东南边,距县城14公里。全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37人,其中,佤族2786人。2017年,班箐村实施了甘蔗良种示范基地项目,驻村扶贫队员赛二朗是本村人,已经50多岁了,又是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他是“县、乡、村、组、企业”五级农科推广网络体系中的小小一员,但是他从来不觉得这项工作可以小视,因为他知道,这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53户733人后期的产业扶持。为了后续更好的开展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有第一手精准信息,他坚持亲自跑到每个农户家,亲自参与测量每家每户的甘蔗实际面积。在核对变更信息时,他从来不是将表格发给村干部一填了事或者简单使用村民自行上报的数据,也不用之前已有的在册老数据,而是不怕麻烦费事,不顾年老眼花,在电脑上逐字逐行、仔细核对每家每户的甘蔗换桩、新桩、新植面积,用每一步脚步丈量出农户脱贫致富的空间,用每滴汗水浇灌出甘蔗甜蜜事业的花朵。周围的年轻人,不论是村组干部还是扶贫队员,都为这位老同志孜孜以求、求真务实的精神深深打动。确实,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畏难懈怠情绪,在做扶贫工作时,我们离100%的真实还有那么一小段距离。但只要不忘初心,就会努力朝那个方向趋近。赛二朗是个低调的劳模,他辛苦了一辈子,务实了一辈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驻村工作队员对扶贫工作的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