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黑了心的宝贝”成为天灯傈僳族村的香饽饽

6月上旬,云龙县苗尾傈僳族乡天灯“直过民族”村白毛绿耳天灯乌骨鸡保场和规模化散养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一车车钢材、彩钢瓦等设备拉到了现场。

6月上旬,云龙县苗尾傈僳族乡天灯“直过民族”村白毛绿耳天灯乌骨鸡保场和规模化散养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一车车钢材、彩钢瓦等设备拉到了现场。天灯乌骨鸡保种场和规模化散养基地分布在天灯村委会南侧2公里处的山头上,这条山脉历史上曾经是天灯傈僳族猎人们聚集的打雕场所,如今却变成了天灯“直过民族”群众精准脱贫的特色养鸡场。

提起天灯,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天灯打雕场、天灯白毛绿耳乌骨鸡、天灯草烟、天灯高峰牛等地标和地标产品。

天灯本无雕,又哪来打雕场呢?天灯村地处澜沧江大峡谷,每的秋末初冬时节,生活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区的金雕、秃鹫、兀鹫就会南下避冬,这个时候,天灯村的猎手们就住守打雕场,准备好肉食、网具等、一旦发现金雕、秃鹫、兀鹫从空中飞来,就利用地面上的雕诱子将它们引诱下来,用隐藏好的网具一网打尽。狩猎曾经是天灯傈僳族群众生活的一个部分,但最终未改变群众贫困落后的命运,至今天灯村仍然是云龙县最困难的32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34人。

乌骨鸡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鸡。乌鸡肉中含氨基酸高于普通鸡,而且含铁元素也比普通鸡高很多,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品,被人们称为“黑了心的宝贝”。

天灯白毛绿耳乌骨鸡是云龙县山地土鸡中的最好的品种,具有相貌端庄素雅、个头大、身体重、肉质好等特性、其市场价每市斤要比其它本地土鸡高出6至8元左右,群众就地出售可卖到20至22元一市斤,因此,家家户户养殖,但没有形成规模,吃几只拿得出来,卖几十只也拿得出来,要想拉一车就拿不出来了,更谈不上产业化发展。

“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今,县内和县外的许多养殖户都来天灯引取白毛绿耳乌骨鸡品种,如果再不转变观念、不行动,天灯村的群众只有看外地人在天灯乌骨鸡上数“票子”的份了。

天灯村一直以来就是云龙县政府办公室的驻村挂钩扶贫单位,县长李郁华的精准扶贫挂钩村和挂钩户都在这个村。李县长到村上帮扶的时间一般就是双休日,他已经走遍了重山峻岭之间的25个自然村,遍访了不少的贫困户,为改变天灯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定调“把脉”。李县长从帮扶户中得到了一个启示;当地群众有传统养殖土鸡的习惯、经验、技术,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将天灯白毛绿耳乌骨鸡发展成为一项大产业。

培植天灯乌骨鸡产业首先要解决好运作模式、资金投入、典型引路等问题。县政府办公室帮助制定了“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精准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全民合作社,以政府引导、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搭台、村集体集经济唱戏、互助社助推、贫困户参与方式启动了此项工作,并开始挂牌运行,超过百户贫困户成了养鸡互助社社员;投入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还筹集到互助资金40多万元,作为项目启动实施经费;扶持了一批领头大户,目前,最大的养殖户已落实扶持资金30万元,养殖天灯乌骨鸡1000只以上;为尽快向养鸡合作社社员提供鸡苗,天灯村已启动了天灯乌骨鸡保种场和规模化散养基地建设,投入资金近百万元,该项目年内将陆续产生效果,并开始分期分批给社员提供鸡苗,逐步达到年出售1万只白毛绿耳乌鸡规模,争取养鸡群众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实现合作社员、承包经营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赢目标。

昔日的打雕场变成了如今的养鸡场,“黑了心得宝贝”,成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在历史的变迁中人们看到了天灯“直过民族”同胞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