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文脉传薪”中国美术馆开展:一个学派的文脉理想

“文脉传薪”系列展览开始于2015年,该系列致力于推动“写意油画”的发展。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画面内容的多样性也充分地体现了它价值认同之广泛。

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7年6月21日,“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馆三层五个厅分别以策展人孙建平提出的写意油画的五个篇章,展出了有着共同写意文化理想而又具有不同形态的写意油画家的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戴士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致辞

717c84f0-9a44-421a-aaad-aa460a2e3d9f_watermark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闻立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钟涵,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张祖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央美术学院学术顾问、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戴士和,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刘冬妍,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艺术总监文祯非,岭南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凤凰艺都美术馆馆长邹芳,美术理论家王镛、郑工、王端廷、丁宁、范晓楠及众多参展艺术家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文脉传薪”系列展览开始于2015年,该系列致力于推动“写意油画”的发展。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画面内容的多样性也充分地体现了它价值认同之广泛。此次展览在2016年展出的50位代表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邀请各地中青年艺术家参展,规模达到120余人。展览的五个篇章分别为“意韵、意写、意象、意境、意念”,分别呈现创作者在油画本体语言和造型方式上的探索,体现油画材料的创新性应用与中国传统文脉的关联。

范迪安 黄河紫烟  160X400CM 2017

戴士和《惠安女》局部 布面油画 原作90x180cm 2010年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现场致辞中说:“写意是中国美术的灵魂所在,这源自于中国‘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写意精神本身也带有天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作为舶来品的油画,它的百年发展为中国美术带来了新的可能,也为中国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对话搭建了新的桥梁。”

展览现场

“上世纪中叶罗工柳先生提出‘写意油画’、‘油画大写意’,是他在前苏联系统学习、考察之后想到的。他说把国外学得差不多时,就感到西方的油画好像缺个东西,缺什么不清楚,但总感到不够味......像每天吃西餐,反而觉得不如吃一顿小米稀饭好了。他说,这有一个习惯的问题,民族的问题,口味的问题。这个东西是很虚的,说不出来,但是能感觉到。”戴士和在展览前言中写道。

殉道者 袁运生  198×188cm 1981

闫平 闪烁如初 200x180cmx2 2017

中国油画家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思考,花费大量的心血探索油画与中国画融合的种种可能。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刘海粟、关良、常玉、潘玉良等艺术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且带有鲜明中国写意精神的作品。在杭州艺专的体系中,出现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吴大羽、苏天赐等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罗工柳、詹建俊、靳尚谊等艺术家不断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被几代油画家们所看重。

面对当代艺术思潮在媒介和观念上的不断挑战,如何梳理传统文脉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并向国际艺坛提供中国文化的贡献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张新权 蜘蛛烟囱 100x160cm 2016

展览现场

在新的全球文化格局中,以范迪安、戴士和等为代表的中国油画家明确提出要坚持走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要使中国油画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并把这种学术理想付诸实践和研究。“写意油画”的提出,既是时代所需又是历史的必然,它把中国写意精神融汇到油画表达中,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形成艺术家的个体语言及风格,呈现不同面貌。“写意语言”也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或者特定的风格样式,它始终处于开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

常熟35号  刘商英 80×60cm 2016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闻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这个展览非常重要,这代表中国油画达到了一定水平。不但中国油画家把西方油画的基本技巧、魅力掌握,同时还能够更让它结合中国的情况,这比单纯把西方油画拿过来更有意义。一百年来,中国油画家们摸索的结果使得油画也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素质。发展具有中国风格、气派的油画是这个学派共同的美学追求。”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