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举办的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重庆市石柱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湖北、湖南、贵州和重庆三省一市地处武陵山片区的68个地、市(州)、县(区)200余名代表。国务院扶贫办洪天云副主任、农业部孙中华总农艺师、重庆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刘强出席了大会。
会议上,重庆石柱县、陕西延安市、江西赣州市、甘肃定西市、湖北恩施州、湖南靖州县、贵州松桃县等作了产业扶贫交流发言。各地代表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打牢产业扶贫基础,探索机制模式,实现可持续精准脱贫增收的经验做法。
会议期间,现场观摩了重庆石柱县做大做强辣椒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科研基地。石柱县围绕“建基地、扩规模;重技术、提质量;延链条、升价值;重投入、强保障;育主体、强联结”的总体做法,打造支柱产业,做实利益联结,发展辣椒种植30.3万亩,年产量达到29万吨,年产值16.8亿元,带动721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积极探索资产收益股权量化扶贫模式,审定辣椒项目48个,折股量化资金3918万元,为1959户建卡贫困户配股,可实现户均增收12800元。
洪天云在介绍全国产业扶贫的一些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后,要求各地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底线任务、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底线目标,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把脱贫“关口”扎密扎紧,把致贫的穷根拔掉,把扶贫的纪律作为军令和军纪,把深度贫困地区和最困难群众的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难点,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要好好谋划扶贫产业,创新产业体系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各项产业扶贫措施落到实处;要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有效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等不利因素。他表示,各地要防范避免产业扶贫的“同质化”现象,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产业扶贫典型范例,切实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农业部孙中华总农艺师指出,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提高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自觉和能力;要认真落实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精神,准确把握产业扶贫工作新部署新要求;要总结推广各地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务实地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强化典型引路,集中攻坚克难,不断推动产业扶贫取得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