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5月,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漾濞县太平乡太平村设立的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村子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发挥出新的“撬动”作用。 据了解,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自2015年8月挂钩帮扶太平乡太平村以来,先后下拨资金381万元在太平村设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目前,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已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规范管理“互助资金”
设立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前期,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愿借”、“不想还”、“无力还”问题,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驻村工作队制定了“降低资金占用费、权证抵押借款、还款后继续借”互助资金运行管理模式,为1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互助资金借款。
目前,第一批到期的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借款100万已全部按期收回,并向还款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发放。
为管好、用好产业发展互助资金,驻村工作队还协助太平村制定了“太平村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太平村产业发展互助理事会,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了会员。
另外,理事会逐一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抵押还款承诺书”、“太平村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借款合同”,规范了借款和收款流程,在保障互助资金安全的同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贫困户实现新增收
据了解,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实施以来,太平村许多贫困户用互助资金发展种、养殖业,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了收益,产业发展互助资金的扶持效益逐渐显现。
以刚偿还第一批到期的100万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借款的贫困户为例,将资金用于发展牛、羊、猪等养殖业的约30户,用于发展核桃苗、重楼苗等种植业的约20户。例如:梅树华、梅国庆家分别通过发展养猪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实施核桃精细管理增收5000元至10000元。
小水井村农户普遍受益
太平乡太平村小水井小组有农户3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由于村子地处高寒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村民生活生产。
经驻村扶贫工作队反映协调,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员会下拨80万元经费重点解决小水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5月,村内一公里道路硬化,3.3公里灌溉沟渠以及两个蓄水池建设,8400米分水管入户,农户院心LED照明灯安装等全部建设完成并验收。
在小水井基础设施建设中,驻村工作队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成本开支也实现了相应的减省,当地政府、村委会主动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在小水井基础建设中,33户农户绝大多数都参与了项目建设,从中获得劳动报酬。以村内道路硬化项目为例,共有20名村民参与施工,每日务工收入为100元,参与务工村民的平均收入约为3000元。(完)(赵志勇 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