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个县“脱贫摘帽”
5月26日,在普洱市宁洱县德化镇干田村,乍一看上去,47岁的傣族汉子陶其刚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
陶其刚家里有6口人,父亲86岁、弟弟患癫痫病多年、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他和妻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少、开支大,父亲和弟弟不间断的吃药打针等情况交织在这个家庭。
一年下来,陶其刚家里栽种烤烟有40000元左右、养鸡养猪8000多元、农忙之余打零工4000元、捡野生菌1000多元,总的收入在6万元左右。但对比到家里的开支,陶其刚家的压力却不小:两个孩子每年读书开支近3万元,其长子读职校每年要2万多元;父亲随时得打针吃药,弟弟有时候还需要专人照看;农业生产资料开支……“一年下来,都是收不抵支,计划不好,或是生个大病什么的,家里就要倒差账了。”陶其刚说。
陶其刚家是村里的59户“建档立卡”扶贫户之一,在普洱市类似陶其刚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意识保守,发展观念滞后;区域内资源开发能力和产业支撑力较弱,成为了宁洱县扶贫工作中的“瓶颈”。
宁洱县委书记罗景锋介绍,宁洱县的贫困程度仍旧很深。目前,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95户11509人,德化镇是个贫困镇,贫困面广、程度深;区域发展不平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住分散,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74个行政村539个村民小组,多数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因病、因灾致贫和缺技术、缺劳力、生存环境差等现象突出;发展基础差,普遍存在缺资金、缺产业带动、龙头企业少,产业处于市场低端等情况。
作为普洱市“十三五”列出的脱贫摘帽的第一个县,宁洱县扶贫工作的难度,也是普洱市扶贫工作的一个折射。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今年初,普洱市逐一求解三大课题,做到全面规划,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原则,勾画出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
除了宁洱县,普洱市还列出了其他8个脱贫摘帽清单:2017年景谷县、镇沅县,2018年墨江县、景东县、江城县、孟连县、西盟县,2019年澜沧县。
“六个精准”惠及各族群众
宁洱县德化镇是普洱市完善片区规划,推动区域扶贫思路中确定的85个重点乡(镇)之一,是普洱市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战场,驻村扶贫工作队已覆盖到这里的村村寨寨,进村入户逐一落实各项扶贫政策。
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民房建设推进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推进等有关扶贫的各项工作已做到全部公示和公开,“群策群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宣传语彰显着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行。
干田村扶贫驻村工作队的罗恒联说,最近,他们正针对公布出来的各项工作进度要求,逐村逐户进行落实,尤其是按照第一批“民房建设推进表”要求,必须确保在今年10月30日建成,12月31日前完成村民入住标准。
“目前,宁洱县的每一个贫困乡镇、贫困村都已实现‘挂包’,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推动各项帮扶工作落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5名以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确保到2016年末实现1个贫困镇、12个贫困村全部脱帽出列。”罗景锋说。
德化镇勐泗村委会厂洞组的王会华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他家里有5口人,家庭收入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为打破这种局面,宁洱县将各类惠民政策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最大限度向贫困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例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给予户均补助不低于4万元,其它不低于1.2万元的财政补助,同时还给予不同形式的贷款和贴息补助;对农户进行不同类别、额度的养殖补助;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和就近就业引导;对贫困家庭学生考起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和重点大学的,给予2000至10000元不等的资助等。
今年,王会华下定决心将老房子推倒重建。在5月26日之前,他家已经领取了33000元的建房补助,另外还在政府的协助下贷了60000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他说:“政府这样扶持,我们的新房很快就会建好,到年底,一家人将住上新房子”。
据了解,在建档立卡中,普洱市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绩效评价“六个”精准,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
产业扶贫成为重要推动力
普洱勐野江农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扶持群众种植小雀辣增收、宁洱富德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引领农户合作种植薄壳山核桃一起发展致富、磨黑香肠厂带领群众养猪增收致富……
截至今年5月25日,普洱勐野江农业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通过产业脱贫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小雀辣、青菜、油辣脱贫,涉及6个乡镇477户1560人,种植面积达668.9亩。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农资,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对种植户提供田间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全程技术服务。
为确保农户的收益,勐野江农业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在签订农产品收购价格基础上上浮10%,保障了农户的收益,激发了农户依托产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兵介绍,目前,公司还同3000余户非建档立卡农户建立了长期收购木姜子、竹笋、黄姜等“订单农业”,将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一起致富。
同样,宁洱县政府针对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优势,制定了详细的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富德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领农户种植的薄壳山核桃规模已覆盖到县域的9个乡镇,85个村委会。该公司创新合作形式,形成了“农户+公司+村委”的全新合作种植新模式,主动将75%的收益权配置给农户,既增加了农户的收益,还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农户不少劳动投入。
富德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叶钞介绍,目前,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已推广种植45000余亩薄壳山核桃,594个村民小组13600余户种植户将从中受益。“种好一棵树,富裕千万家”的企业愿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可。
陶其刚说:“之前,家里种植的薄壳山核桃比较少,但现在看着其他人家已经挂果了,并且价格很高,供不应求,所以,家里又套种了一批。”
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贫困农户建设原料供应基地、推进“订单收购”,在宁县,随着一批龙头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区域内的特色产业发展也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较强的带动效应。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月19日,普洱市委、市政府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办法(试行)》等政策和配套文件。
“《意见》、《办法》明确了以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业、休闲度假养生、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等8个领域的产业发展目标,将逐步破解产业弱小散、支撑力不强、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长、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和发挥叠加效应,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扶贫工作提供支撑性作用。”普洱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会国介绍说。
据悉,普洱市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两山一边”3个市内小片区及佤族聚居区综合扶贫开发规划,还编制完成了普洱市“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和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布朗族4个民族实施方案。
普洱市扶贫办副主任周德坤介绍,今年,普洱市将着力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精准推动扶贫工作落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