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科技脱贫攻坚 中国工程院谱写会泽县精准扶贫“三部曲”

会泽县处于滇东北高原腹地,在乌蒙山主峰地段,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99

省科技厅宣教中心采访中国工程院在会泽县挂职扶贫人员常军乾(中)

会泽县处于滇东北高原腹地,在乌蒙山主峰地段,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据悉,像这样的“双帽”县市,全国仅有6个。截至2016年底,会泽县仍有261735贫困人口,为云南省贫困人口数量第一大县。“双帽”意味着“两难”,表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如期精准脱贫”同样任重道远。

2012年12月,中国工程院将会泽县列为挂钩扶贫县之一。2013年7月,工程院相关领导和专家到会泽调研,之后形成了《关于对云南省会泽县定点扶贫工作初步调研情况的报告》,并制定了《中国工程院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开始互派了挂职干部,为双方搭建了扶贫交流平台。

2013年12月,中国工程院在会泽建立了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站,在当时是工程院建立的全国唯一县级咨询服务站。服务站主要任务是促进院士专家科技成果在会泽的转化,为加快会泽经济社会和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着力推动会泽县铅锌、磷矿精深加工等工业产业和马铃薯、核桃、玛卡、中药材及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会泽县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医疗水平的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及旅游业发展等。

88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会泽古城

规划先行:“黑色土地”绘就七彩蓝图

会泽县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云南最早的四个郡县之一。会泽古城文化古迹众多,2006年会泽八大会馆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会泽古城被《国家人文地理》推荐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2013年国务院批准会泽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娜姑镇早在2005年就获得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娜姑”之名原为彝语,意为“黑色的土地”。

中国工程院服务站成立以来,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帮助会泽编制完成会泽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内街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开展会泽历史地段保护性规划与建筑整治研究;落实会泽古城牌匾设计、导引系统等方案,帮助完善了《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修编。

目前,《会泽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内街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即将逐步实施落地,从历史建筑修复到引水入城,从重点文物保护到旅游景点布局,300多年历史的会泽即将重放异彩;《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修编日臻完善,成为“黑色土地”上的七彩蓝图。

随着历史文化名城细规划的完成,由工程院帮助进行的会泽旅游发展策略及重点项目规划也正在加紧推进。

77

会泽县宝云街道赵家村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

试点推进:贫困社区成为“幸福社区”

几年来,中国工程院各位领导和院士多次深入会泽的贫困村,到贫困户家中,调研扶贫攻坚工作,为会泽发展把脉问诊,与省市县领导共商科技扶贫战略。2017年4月9日,周济院长先后来到金钟街道温泉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看望贫困户,到会泽职业技术学校调研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到会泽县轻工业园区调研园区经济,到古城街道二道巷调研传统民居修缮情况,到江西会馆和唐继尧故居调研文物修缮和传统院落保护情况”。樊代明、徐德龙、刘旭、钟志华、白玉良等院领导也先后多次来会泽,帮助制定脱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将会泽县宝云街道赵家村社区确定为挂钩扶贫试点,并选派常军乾博士来会泽挂职,担任赵家村社区第一书记兼会泽县县长助理,全面参与到县、乡、村的扶贫攻坚工作中。

赵家村社区距会泽县城两公里, 有居民640户总人口1715人,人均耕地仅0.2亩,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建筑运输业及外出务工。到2015年底,仍有贫困户76户216人。

常军乾博士与村干部及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做好全村脱贫规划,制定精准脱贫“作战图”,全面推进精准建档立卡和“回头看”,逐一落实全村住房、饮水、村组道路、文体设施、通信网络、卫生室等规划建设,对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

经过艰难的夜间挨户走访动员,赵家村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于2016年8月完成征地工作,随后4个多月时间即火速建成。贫困户每户一套新房,单层100平方米,外加“入户花园”,同时预设加层条件。实际上,好几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户已经把房子加盖到了三层,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居“别墅”。安置点屋舍齐整、街道宽敞、设施完善,贫困户已于2017年春节前入住。

66

缪怀德老人破落的老宅

缪怀德老人是赵家村社区的单身户,由于脑袋不“灵光”,花甲之年依然以捡破烂为生。原来的低矮土基房摇摇欲坠,堆满各种捡来的垃圾。而今,他已经搬进易地安置点的新房里,同其他居民一道,将自己名下的“扶贫低息贷款”统一转借给企业,获得每年3700元的固定收益,日子顿时安逸起来。他在原来的宅基地里种上庄稼,满怀希望等待收成。

贫困户彭庆华一家4口人的新房已经加盖为一楼一底,大儿子去外地打工了,一楼就租给了社区的农村电子商务为民服务站。有房租不说,自己还能在家里的“服务站”上班,月薪800多元。才摘掉了贫困帽,就奔向了小康路。

2016年底,赵家村社区已通过市县两级脱贫出列检查验收。同时,随着整村推进,非贫困户住宅区也已经平整出来,将按户均占地100余平方标准统一规划建设。社区腾出来的土地,正逐步融入会泽县宝丰工业园区,不少年轻人进入禾农公司等企业当起了工人,一个奔向小康的新区正在迅速崛起。

55

云南禾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中的精准定位孵化器

产业扶持:让特色产业乘着“高铁”走出去

会泽是曲靖市唯一不通铁路的县,交通基础设施差、自然环境恶劣是造成会泽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县人民对铁路的期盼已久。中国工程院会泽县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站抓住国家计划修建渝昆高铁的机会,与会泽县一道,积极争取渝昆高铁过境会泽并在会泽县境内设车站3座,预计于2017年内开工建设。根据曲靖市交通规划,还将修建曲靖至会泽的城市轨道,接轨高铁会泽站,建成后会泽将形成区域性的小枢纽,极大地增强自身的发展动力。

会泽县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站瞄准高铁和城市轨道建设预期,积极为会泽县布局旅游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助推全县脱贫。

几年来,工程院协调清华大学专家团队为云南禾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会泽平凡农业公司进行玛卡超细粉样品、核桃壳粉样品加工;组织实施“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会泽县产业扶贫干部培训班和职教培训班”,邀请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会泽县培训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组织工程院院士到会泽进行帮扶,帮助会泽鲟鱼养殖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推进院地合作,为企业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支持。还积极加强与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协调,帮助会泽县职校产教融合项目立项,争取产教融合专项经费,推动会泽县职业教育发展。 依托工程院的扶持,会泽禾农公司生产的玛卡超细粉平均粒径仅为13微米,成为高端产品。云南禾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于2012年进驻与会泽县工业园区,依托会泽特色资源生产肉制、玛卡制品、山葵制品和蔬菜农产品。现在已发展成为会泽工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区最大的企业,年产值接近亿元。采用“公司+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基地5万多亩。

因受到科技人员的熏陶,厨师出身的老板邹兴元已有了超凡的品牌意识与科技意识,禾农公司正在建设会泽县禾农农业博物园和会泽县中小企业3321精准定位孵化器,还将进一步建成云南禾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拥有在国家商标局登记注册的“傣着呢”牌45个类别全部商标,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通过ISO2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取得进入沃乐玛超市免检资格,线上线下销售两旺。

眼下,工程院常军乾博士正帮助禾农公司,筹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借助工程院院士专家强大的科技实力,实现企业全面转型升级。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