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寻甸“产业脱贫一批” 让贫困户企业双赢

今年的脱贫工作任重道远,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不返贫,产业脱贫是出路。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寻甸全县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占总人口的80%以上。今年的脱贫工作任重道远,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不返贫,产业脱贫是出路。一边是如何帮助对口扶贫点实现“造血式”脱贫,一边是如何帮助企业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寻找发展机会,以促进全县产业的大跨步。是否可以把扶贫点的输血、造血与企业生产、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让贫困农户和企业实现“双赢”?对此,寻甸在产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

找对路子 贫困户有了盼头

走进寻甸县羊街镇甸心村香菇种植基地,杨菊芬和工友正在分拣香菇。杨菊芬说:“现在我家有分红,我有工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目前,羊街镇2家龙头企业已经加入其中,全镇6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经有近200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10%—12%。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核心,寻甸整合全县已有的产业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通过合作的方式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让每个贫困行政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增收,全县15344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参与进来。“我们根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摸底情况,把自我发展和帮扶带动相结合,采取政府引导,以贫困户为主体,同时建立在贫困户和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寻甸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朝柱说,直接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经营、跨区域扶持,四种帮扶模式已经在寻甸推开。

在羊街镇甸心村,香菇种植让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股东”;易隆村委会64户贫困户加入岚亚苗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均增收1.5万元; 六哨乡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合作农场里的163户贫困户中,土地入股的农户平均每户实现纯收入1.1万元。同时,合作农场还可满足30万亩优良马铃薯用种需求,每亩增产500斤,增收600元,人均增收2400元……

找对路子,寻甸贫困户有了盼头。

开辟“供销不愁”致富路

王宏柏是土生土长的寻甸河口人,2012年,为了保证蜂蜜的质量,他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因为蜜蜂养殖不占耕地、不用粮食、无污染、投资小、见效快,是致富脱贫的好路子。王宏柏和河口镇干部一拍即合,去年9月,河口镇有3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王宏柏的养蜂合作社。

今年,有135位像王宏柏一样的企业家主动参与到寻甸“产业脱贫一批”中。春节后,寻甸农业局通过乡镇遴选、专家组实地考察、“回头看”等环节,删除替换无帮扶意愿、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的企业、合作社、大户。最终确定的户数有135家,其中公司35户、合作社57户、农业大户43户。寻甸县农业局产业扶贫办公室主任合成富说:“‘回头看’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意愿,这样才能让全县产业帮扶达到预期效果。135家企业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224户51189人,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民”这一模式,王宏柏的合作社已经带动600多户贫困户。王宏柏说:“我刚回乡创业的时候,我的一些同学加入了合作社,现在他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今年我们还将带动更多贫困户加入,而且不仅局限在河口镇,其他乡镇的贫困户只要有意愿,我们都愿意帮助他们。”

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7万亩、全市生猪调出大县……寻甸的农业虽然“大”,但规模化、现代化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年有那么多好的惠民政策,我们也想趁着这股东风推动寻甸的农业上一个台阶。”李朝柱说,“通过帮扶贫困户的同时也扶持企业,达到双赢。”

目前,采用资金入股模式和合作模式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大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后,可根据自身规模大小、产值以及带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享受5—10万元不等的产业扶持资金,对带动脱贫效果突出,效益明显。

让企业在寻甸扎根,寻找到发展空间,也为寻甸全县产业扶贫开辟了一条“供销不愁”的致富路,让贫困户由“受血者”变成“造血者”,实现企业和贫困户的携手共赢。

记者 杨阳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