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不再“转着烤太阳”

为了让村民思想尽快适应新的发展思路,勐伴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小云助贫中心”一起,工作上拧成“一股绳”,在河边村成立了“河边村发展工作队”和“河边青年创业小组”两支村民骨干队伍,以互助的形式,带动和帮助其他村民一起发展生产和创业。

夏日骄阳下,一阵阵热浪把人烤得汗流浃背,但勐腊县河边村的村民们就像不觉得热似的,有的忙着建盖新房,有的在忙装修。

村口附近一栋快要完工的新房里,一个光着上身的青年男子正挥汗如雨,专心致志地在量尺寸、画线、下木料。溅起的木屑落在身上被汗水吸附后,很快就把他黝黑的皮肤装点得黑白斑斓。

“你是村里请来的师傅吗?一天可以拿多少钱?”

“我就是房主,没有请师傅,自己动手盖。”这名男子停下手中的活说道。

“他叫黄志成。”勐伴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邓福林介绍,旁边的三栋新房分别是黄志成的哥哥和妹妹的。

黄志成说,在两个哥哥第一批盖房子时,他就跟着外面请来的师傅学到了技术,等自己和妹妹家盖的时候,他就不请师傅,自己动手干了,不仅省下了自家盖房请师傅的3万元工钱,还通过帮妹妹家盖房子挣到了8000元的收入。

“以后我可以凭这门手艺去挣更多的钱了。”黄志成充满了信心。

几位镇、村负责人介绍,河边村目前已经建盖新房的53户村民中,就有42户村民的房子是自己动手建盖的。这主要得益于当初第一批村民盖新房时,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社会公益组织“小云助贫中心”一起要求,每户只能请一名师傅,村民要自己跟着师傅学。大多数村民就在第一批村民建房时,从请来的师傅那里学到了技术的同时还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尽量节省木材的办法。

“能够让村民思想发生这样大的转变,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邓福林说,像河边村这样的偏远村寨,过去由于交通、文化素质制约,生活极为贫困,几乎不与外界交流,养成了不思进取、整天坐在墙脚转着烤太阳的懒散习惯。

“一开始看他们的样子,我都认为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曾经在这里当过大学生村官的镇干部李明说,他刚进村那段时间,“村里没有活动场所,只好在村民小组长家召集开会,接连3次都召集不起来,第4次好不容易来了一半的村民,乱哄哄的,会还没开完,人就差不多走光了。看到现在这样心齐劲足的景象,连我都觉得这不可思议。”

为了让村民思想尽快适应新的发展思路,勐伴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小云助贫中心”一起,工作上拧成“一股绳”,在河边村成立了“河边村发展工作队”和“河边青年创业小组”两支村民骨干队伍,以互助的形式,带动和帮助其他村民一起发展生产和创业。

“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逐渐被激发了出来,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转变,大家愿意干活了,想怎样发展产业了。除了提升传统的甘蔗、橡胶“常规打法”,养殖小耳朵猪、给贫困户发放牛仔扶持养牛等外,“小云助贫中心”招募志愿者,还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找到了新的“独门绝技”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为每户人家装修一间“瑶族妈妈的客房”,作为发展会议经济、乡村旅游的支撑项目。

做项目,就得打开眼界,出去看看发展得好的地方是怎么干的?有了项目,还得学会技术、学会经营管理。

“挂包帮”的勐腊县委政法委多次组织村民进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到一些发展较好的村寨参观学习,“河边青年创业小组”的青年人,在李小云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河北、北京等地参观学习,让村民对休闲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有了直观的感受。由12名村民组成的“河边发展工作队”在“小云助贫中心”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注册成立由村民自主管理的土特产电商销售平台,将本村的生态土鸡蛋,通过互联网向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高端消费人群进行销售。

“我们现在不仅把村民的土鸡蛋收来做网络销售,还经常组织年轻人为村寨干一些整治环境、修路和打扫卫生之类的公益活动。” “河边青年创业小组”组长邓生勇说,目前村寨的凝聚力增强了,不论哪家村民和寨子里有事情,大家都会自发去帮忙。“大家都尝到甜头了。”

“‘村民们不再跟着太阳转,而是向着脱贫致富的路大步向前走。”本身就是瑶族的邓福林的一席话,说得大伙都笑了。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