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农信社20亿贷款助昆明精准扶贫

“没想到我们还能住上那么好的房子,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说这话时,68岁的刘发光笑得双眼眯成条缝。

QQ图片20170718095526

农信社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没想到我们还能住上那么好的房子,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说这话时,68岁的刘发光笑得双眼眯成条缝。

刘发光是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河口镇营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10月,他家那两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透风漏雨的土坯房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5间的新砖房。

“我和老伴种了些烤烟,又养了猪、鸡、羊,国家已经给了那么多优惠,不能再光想着等靠政府,自己也要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刘发光对记者说。

据了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脱贫要求,贫困户脱贫必须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其中“住房安全有保障”是目标中的难点和重点。

昆明市现有“两区两县”(东川、禄劝、寻甸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和倘甸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的脱贫摘帽任务,为实现贫困农户“居者有其屋,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昆明市要在2018年前完成61858户贫困户宜居农房建设任务,对每户符合条件的建房贫困农户补助4万元,累计需要投入财政资金24.7亿元。

由于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加之近年来昆明市财政压力大,要在短期内筹措大量资金困难较大。2016年底,省农信社与昆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针对扶贫宜居房建设授信21亿元,并主动给予利率优惠,降低项目资金成本,最大限度保证金融扶贫有效性,解决了贫困户宜居农房建设的补助资金问题。

“因为是扶贫项目,我们给予了基准利率下浮10%的政策优惠,比以往大概优惠了40%-50%左右,贷款期限20年,2年的宽限期,宽限期内不用偿还贷款本金。目前已发放贷款9.3亿元,受惠群众达1.9万户。”昆明市联社营业部公司部副经理陈娟说。

“去年,市级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7.7亿元,完成了2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宜居农房建设。今年我们计划建盖3万多户贫困农户的安全住房,到年底将完成5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安全住房建设。”昆明市扶贫办项目处处长丁玉林介绍。

脱贫攻坚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在推进昆明市金融扶贫的过程中,昆明市联社专项设立了工作机构、信贷规模、扶贫产品和考核机制,多措并举推动金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

“结合精准扶贫,安排不低于20亿元的信贷资金,用于满足昆明市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确保53000多户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结合产业扶贫,安排不低于20亿元资金,加强与担保、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20亿元。”昆明市联社主任李艳坤说,除信贷支持外,市联社还将围绕农村普惠金融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化,有效构建“农民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农村电商服务不出村”的金融扶贫格局。

随着云南省脱贫攻坚步伐的推进,全省农信社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支持扶贫重点项目建设,除支持昆明市扶贫宜居房建设项目外,还向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道路改造项目、德宏盈江景颇族精准脱贫项目等提供35.1亿元授信。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93个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贷款余额达2674亿元,较年初增加22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129亿元,同比增速10.56%,占新增贷款总额的40.11%。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于华表示,今年,全省农信社将聚焦精准,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工作,完成“两个100%”目标(即:100%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审贷满足率达100%)。“我们还将在完成全省1047个乡镇扶贫小额信贷分片责任包干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研发易推广、可复制、有代表性的金融扶贫产品,着力培育扶贫产业,激发扶贫‘造血’动力,使金融扶贫提质增效。”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