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蛮旦组阿昌族村民孙冬艳家小院里,只见10多个阿昌族中年妇女边加工石斛枫斗边聊家常话。“我们寨子有50多名阿昌族妇女在搞枫斗加工,每人每月的收入在1500块到2500块不等。”孙冬艳面带笑容高兴地说。
近年来,龙陵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导向,把林间石斛生态产业作为林农的一项重点脱贫攻坚产业来推进,点线精准“落针”,打出组合“针线法”,描绘农村“新颜”,“绣”开林间石斛扶贫花。到2016年末,全县石斛净栽培面积达660万平方米,实现农业产值4.2亿元、工业产值15.6亿元。截至目前,全县561户建档立卡户种植石斛61.5万平方米、户均种植2.75亩,2421户建档立卡户参与石斛枫斗加工。带动参与石斛种植(含加工)建档立卡户的1万多人增收致富、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总人口的20%以上。
描“图”布“点”,绣好“政府+协会+组织”轮廓针。针对石斛脱贫产业“基础薄弱”的难题,全县大胆先行先试,探索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协会推动+部门联动+共同推进”融合发展新路子,成立了石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县石斛协会和县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等工作机构,出台石斛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明晰了石斛产业发展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基本形成了“政府引领发展、协会助推发展、合作社带动发展”的融合发展雏形。目前,全县组建石斛协(分)会11个,发展会员1000多名;成立35个石斛专业合作社(含国家级、省级示范社12个),吸纳社员1.16万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60个村(社区)。特别是龙陵县富民专业合作社的《“五张牌”促产业助民富》的典型做法文章被收录到《中国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编)》教材中。
对“图”放“线”,绣准“财政+金融+项目”元宝针。针对石斛脱贫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全县结合实际找准短板,把“放线点”放在产业发展资金、金融信贷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扶持上。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对石斛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农户特别是贫困种植户的扶持。2011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石斛产业发展资金700余万元;2016年全县从林业、人社、扶贫等部门争取贴息贷款1.2亿元,兑付贴息资金547.8万元,惠及斛农672户。如中财保险龙陵分公司在象达、镇安开设了“龙陵石斛种植保险”试点,按照每亩300元标准,对800亩石斛投保费24万元;2016年共整合、拉动民间(社会)资本10亿元,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企业、协会、合作社的石斛产业发展。
瞄“线”落“针”,绣细“质量+品牌+市场”锁链针。针对石斛脱贫产业发展“规模弱小”的难题,全县把“落针点”发在严格质量管控、强化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上。在质量管控上,在全国石斛种植地首家推行石斛生产档案、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三项制度”,规范种植申请备案、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等制度,实现从产地选择、种植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监管。建成石斛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个。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产地石斛鲜条质量安全检测。2016年共检测石斛鲜条样品5654份、合格率达98.8%;在品牌建设上,先后获得“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了“品斛”“极斛”“打虎坡”“古箐宝”等品牌,申报了紫皮石斛精片、紫皮石斛酒等15个龙陵石斛“健字号”,开发了石斛枫斗、石斛精片、石斛酒等6个系列数十种产品。在“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上,龙陵石斛以品牌价值75.15亿元和潜在价值261.26亿元,荣登2016年全国农业企业品牌10强、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和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在延伸产业条上,大力支持企业、合作社通过开设实体经营店、网络营销、媒体营销等方式开拓市场。如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石斛酒、石斛养生精片、颗粒剂等生产设备。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带动1000多人增收致富。
缝“针”走“线”,绣长“研发+培训+标准”立体针。针对石斛脱贫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全县把“走线点”放在“科技研发+技术培训+标准创建”三位一体上。走好科技研发主线。成立县石斛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化重点室等科研单位合作,建成“李凡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石斛种植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获国家认证专利29项;走好技术培训主线。在全县10个乡镇配备石斛技术推广员。整合扶贫、人社部门项目培训资金2000余万元。2010年以来,累计培训2.4万人次(建档立卡户5800多人次),获得国家中药材枫斗加工技术资格证书1354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421人;走好标准创建主线。2009年10月,龙陵县制定的“云南省紫皮石斛地方标准”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2011年7月,云南省紫皮石斛“齿瓣石斛”药材质量标准被正式收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17年4月,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对龙陵紫皮石斛新食品原料进行了评审,并出具安全性审查报告。同时紫皮石斛首次进入“云南省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促进作用,更为全县延伸石斛中药产业链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