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张西林:奔波在扶贫路上的银行经理

“放心吧,我们县医院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并请上海新华医院的专家现场指导手术,你就不用担心了。”明天就要做手术了,张西林怕老郭心里紧张,一大早就到医院看望郭长省,为他“加油鼓劲”。

333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222

指着对联横批,张西林说:“老郭,放心吧,我与你一路同行。”

111

商量“家务事”     

“放心吧,我们县医院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并请上海新华医院的专家现场指导手术,你就不用担心了。”明天就要做手术了,张西林怕老郭心里紧张,一大早就到医院看望郭长省,为他“加油鼓劲”。

为响应中央号召,2015年,时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保山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西林的来到龙陵县,投入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张西林挂钩的贫困户叫郭长省,年近六十,家住龙陵县腊勐镇长岭岗村。老郭自身患重病,妻儿智障,一家三口还住在不能遮风遮雨的破土坯房里,日子过得很艰难,是该村特困户之一。提及郭长省一家,乡村两级最多的话语就是“兜底”、邻里乡亲说的最多的就是“无法”,而他自己说的最多却是“不会”。

“真的很穷,真的很困难,他家的房子基本是下雨天漏雨,吹风房子就进风,只是拿烂衣服和塑料带去堵开裂的墙缝。”这是张西林初次到郭长省家的记忆。一开始,张西林给郭长省家送了油、大米和钱,讲授很多发展思路,尝试很多条路都行不通,很长时间郭长省家的情况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助贫工作开展比想象的更加艰难。

2016年4月,眼看雨季就要来临,还在归还住房贷款的他毅然拿出3万多元,后又四处奔走,向自己的亲朋好友筹措资金12万多元为郭长省家盖了一幢钢架结构的住房(120平米),卫生间一间、猪圈两间,硬化了院场和道路,添置了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

“治疗一个人,就能救活一家人。”有了家,但家庭唯一的劳动力如果倒下了,所有生产都停止了,这家人如何脱贫?疼病在老郭身上,却疼在张西林的心上。今年6月中旬,张西林又走进了郭长省家,千方百计动员他到医院住院治疗。

“你老爹要是病倒了,你和你妈就载不了玉米了,赶紧和他说说,一定要到龙陵医治,好起来了才能领着你们过日子。”和二老说不通,张西林又耐心地给郭长省家儿子作解释,希望他催促老爹住院。

老郭当然清楚自己的病情,但他知道住院治疗做手术要花费很多钱,还有就是自己不在家,母子俩生活都成问题。

“为了这个家,为了张行长的关心,我一定去龙陵治疗。”通过张西林的开导和帮资金筹资所需资金的承诺,郭长省于今年6月24日住进了龙陵县人民医院,接受医院全面检查。

刚离开龙陵到外地出差的张西林得到消息后,第二天就赶到了回来,为郭长省交了住院押金,并和院方沟通,自己愿意承担老郭在医院的所有费用。

“老郭,张行长又来看你了,还给你带了好多水果和营养品。”

“老郭你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会遇到这么好的一个人”……因多次到医院看望老郭,旁边的患者都认识了张西林,人未进房就有人“通报”了。

“34床,曹金凤,女,64岁,傈僳族,丧偶,木城乡乌木寨村里格楞村民,边境少数民族贫困户。自身患重病,需做手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外出打工,小儿子患病在家,都未成家,生活来源主要靠种玉米和养猪,年总收入不足万元。”“20床,苏双凤,女,52岁,镇安镇芒告村热水塘村民,两老过日子,2010年患重症胃病,需做手术;丈夫患脑梗。生活比较困难”……

翻开张西林的笔记本,上面都是和郭长省类似的、家庭极其困难的一些重病患者。

据龙陵县人民医院院长杨继承介绍,得知与郭长省“同病相邻”的几个患者情况后,张西林决定请上海新华医院专家一并帮助她们做手术。并表示要通过自筹和协调红十字会帮助等办法尽最大努力他们解决所需医疗费用,不再让这些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众雪上加霜。

“我要让最困难的人,享受到最高的医疗服务。”张西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多次参加院方重症患者病情分析会,对护理工作等提出很好的建议;并通过对方协调联系,邀请到了上海新华医院专家专程赴龙陵为3名重症患者做手术,确保了手术顺利开展。

截至记者发稿时,3名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正在接受术后治疗。

张西林,他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保山市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现在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奔波在扶贫路上…(邓新强)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