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扶贫超市:让扶贫更精准

会种会养的人多,会卖的人少,这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一个软肋,尤其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更是缺乏销售信息和销售能力。

会种会养的人多,会卖的人少,这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一个软肋,尤其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更是缺乏销售信息和销售能力。社会力量特别是社会资本参与扶贫过程中也面临困难,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找不到合适的扶贫项目;另一方面,有些扶贫项目需要对接、落实,又找不到合适的企业。

为实现扶贫项目、资金、措施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帮扶贫困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解决贫困户增收脱贫问题,大同市政协率先践行“扶贫超市”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组织动员成功企业家,按照自愿自发的原则,积极认领扶贫超市公益性项目。

扶贫超市以社会公众自愿无偿捐助为主导,以贫困县的贫困村为帮扶主体和实施单元,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助学、医疗救助、科技扶贫等领域开展具体的项目帮扶,动员社会力量自主选择扶贫援助项目。贫困村把扶贫“项目”放进“超市”,社会力量根据自身实力、企业性质,走进“超市”挑“项目”,出资让“项目”落地生根,从而帮助贫困群体脱贫,贫困村“摘帽”。

由于扶贫超市不经过中间商转手,减少了流通环节,这样既能促进农产品销售,又能保证农民的利益。创办扶贫超市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抓手,更是广大驻村工作队员联系贫困群众的感情纽带,在扶贫工作中及时提供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农产品走进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更利于引导农民培育市场意识和产品意识,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通过“扶贫超市”这种模式,把贫困村、贫困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包装成扶贫项目,动员全社会力量与帮扶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有序破解精准扶贫难题。网友“横山张先森”说:“农户生产的东西原汁原味,价格实惠,市民也需要,扶贫超市真正打通了贫困户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道路。”

王早霞

(原标题:扶贫超市:让扶贫更精准)

Tags: 扶贫 超市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