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扶贫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容不得一点敷衍了事。有些驻村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以为是的倾向,制约了扶贫工作,必须下决心坚决反对。
所谓自以为是,就是驻村干部在扶贫工作中想当然、自妄自大、故步自封。究其原因,一是态度上自以为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二是工作方法自以为是,拒绝学习、思维固化。有的地方对于扶贫动态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来确定贫困户的收入,但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不顾实际情况一切向“标准”看齐的情况。比如有些地方把一亩玉米的收入、成本、纯收入制订了参考标准,但有些干部在填报数据时却“严格”按照标准来制定计划,忽略了因为自然条件、贫困户劳动力不足、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收入高低不定,枉顾实际情况。这样自以为是,不参考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的老经验老办法来开展工作,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甚至会损害群众利益,要坚决反对。
反对自以为是,首要就是要改变作风,实事求是。脱贫攻坚,关系的是老百姓的切实利益,要唯实唯真。扶贫工作要真实反映百姓的情况和诉求,绝不能搞假大空,自以为是地制定所谓的“标准”,以“标准”引导扶贫工作而与群众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背道而驰。驻村干部,必须做到从群众去来、到群众中去,真实反映群众真实诉求,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对策,不能千篇一律,偏离实际。
反对自以为是,要改变思想状态,谦虚谨慎。脱贫攻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扶贫干部要做到毋固毋我,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所谓的“完成任务”而枉顾“实效”,沉下心去,向群众学习、向好的地方学习、学习典型、学习经验,才能迎难而上、取长补短。脱贫攻坚不是简单的“材料脱贫”、“嘴上脱贫”,只有实事求是,让群众满意,扶贫工作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刀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