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坚决向扶贫形式主义亮剑

中央纪委召开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强调:“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树立起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

前不久,中央纪委召开的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强调:“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树立起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最近,为了解各地对电视电话会议的落实情况,中央纪委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中国纪检监察报到各地巡访,计划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走遍31个省区市。

让贫困人口脱贫,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距离实现“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目标只剩下很短的时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马虎懈怠。然而,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诸多问题凸显,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跑偏”,存在工作不实的现象,大搞数字脱贫,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甚至有的地方搞扶贫调查不看对象,照本宣科,问农民都用官话,诸如“贫困发生率”之类的词语,老百姓听不懂。

层层发文件、填表格,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延缓了脱贫攻坚的进程。比如,会议多如牛毛,有基层官员一年就开了280个会,也有基层干部同一主题的会开4遍;材料内容选项众多、专业性强,除了数据还需要照片甚至视频;有的驻村干部每次填表都要签名2080遍……本该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扶贫干部,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开会和填表上。“表上来,表上去”的“表格扶贫”,变成了“精准扶贫”道路上的绊脚石。这种做法让扶贫工作被“虚化”,真金白银被浪费,也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加以制止。

正是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等问题,这次中央纪委派人巡访31个省区市,从省一级到市县一级,到乡镇、直到村里,走一遍,去捕捉问题、报道问题。各级纪委是怎么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有没有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贫困户家里去?有没有搞形式主义,层层填表格,让基层往上报数据?有没有核查信访问题线索,严肃查处动群众“奶酪”的行为,查得怎么样?诸如此类问题最终将会通过报道的形式晒出来,让全社会来监督。其实,这就是以报道促工作,督促各级纪委把责任扛起来。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著名作家赵树理小说《李有才板话》里,县农会老杨同志深入农村,从老百姓这首顺口溜中窥见阎家山“模范村”的问题端倪。深入一线巡访,及时发现问题,是防止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的重要手段。只要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看资料更看实效,重面子更重里子,各种形式主义问题就难以遁形。

正所谓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针对巡访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问责,让搞形式主义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在加强监督和执纪的基础上,更需坚持“零容忍”,认真落实问责,对扶贫形式主义问题一经发现,必须追查到底、精准问责、严肃问责。尤其是要从“关键少数”严起,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干部要强化问责,杜绝务虚不务实的不良作风。只有切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防止层层加码、提前脱贫,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