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开发总体上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开发总体上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化、扶贫难度进一步加大。为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传统“大水漫灌”式扶贫手段必须转为“精确滴灌”。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发展普惠金融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立足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

进一步明确金融扶贫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在现有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推进建档立卡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低保、公安系统等信息的衔接,完善贫困户基本信息。改革单纯以农户年人均收入识别贫困户的方法,建立和完善贫困户多尺度、多维户识别方法。将农户收入能力、可支配能力、消费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贫困人口识别与评判综合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贫困人口只有“有进有出”才能实现真正精准。以农村地区家庭日常实际生活成本为参照,明确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创建退出机制。建立脱贫户生计特征定期监测体系,对脱贫户的生计状态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将返贫农户及时纳入扶贫对象。根据监测、评优数据,及时调整扶持措施,着力降低贫困地区农户返贫率。

构建金融扶贫新格局,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方面,要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加快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多元协作机制,研究制定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责任清单及考核目标。根据2020年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人事部脱贫的总体目标,按照扶贫开发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扶贫办以及各相关责任部门精准扶贫的每一项责任,形成详细的责任清单,避免扶贫任务重叠或者漏出。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积极创新运用倾向政策工具,发挥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差异化监管政策等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政策性银行重点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储备、包装与对接工作,充分利用低成本、长周期的开发性、政策性资金,为贫困人口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向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点,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发展引领和新型主体带动,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农村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经营,推动小额信贷、农户联保等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一手给资金,一手给技术”,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人们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同时实现贫困人群的精准脱贫。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运用“金融+思维”,将金融机构自身优势与扶贫政策、财政资金相结合,探索创新扶贫贷款新模式,推动信贷资金流向农村,流向贫困户。鼓励开展“政府担保+信贷”的产业链带动模式、“农户信用评分+信贷”的征信模式、“政银保”小额扶贫贷款模式等。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完善农村生产要素确权、登记、评估市场,鼓励将法律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农村集体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等农村资产纳入担保范围,有效扩大农村企业、农户的抵押品范围。探索开展“互联网+”扶贫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手段,搭建农村与城市消费者的供需平台,把贫困户的土鸡、土鸭、土鹅等农产品推介出去,让城市的爱心帮扶者与农村贫困户结成对子,用以买代捐的方式,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通过以上模式的创新开展,精准对接特色产业、贫困个体金融服务需求,拉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贫困人口收入的稳定增加、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金融扶贫精准定向滴灌,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问题,避免脱贫人口返贫现象的发生。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