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性举措。要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就一定要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努力做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要深化对产业项目规律性的认识,借鉴内地产业扶贫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有效整合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落实好精准扶贫产业贷款领域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政策对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持力度,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扶贫投融资主体,切实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为金融产业扶贫作用的发挥铺平道路,有效解决“不敢贷”“不给贷”的问题。
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根据区域产业基础、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等要素,找准自身发展不足,依托援藏优势,打破行政区域概念,主动寻求互助合作主体,做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抱团发展,坚持低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附加值的原则,发展“农业飞地”“技术飞地”“人才飞地”等“飞地经济”。可利用区外成熟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农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易地搬迁扶贫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产业脱贫组要主动与易地搬迁组衔接,共谋易地搬迁户的产业发展,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拓展创业就业领域和范围,实现贫困家庭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经营有收入。针对精准扶贫具体产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通过“从业主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产业与农户紧密连接的利益机制,实现长效增收,让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要抓好扶贫产业招商引资,充分依托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的市场、管理、人才、技术优势,强化产业技术支撑,着力培育“造血”功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和引进内地各类企业进藏投资兴业,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商贸扶贫、培训扶贫、公益扶贫,使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