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纪委组成11个督查组,深入县乡村一线,与贫困户深入交谈、向驻村干部询问帮扶情况的同时,还采取检查抽查、实地了解和个别访谈等,对乡、村组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和要求情况进行实地检查。(8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脱贫奔康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当前,脱贫摘帽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守愚公移山志,更要把好严明纪律关。
在实现全面脱贫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各类项目和工程的倾斜。而资金流向的洼地,往往容易成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高发之地。监管稍不留神、纪律一旦松动,就可能有“逐臭之蝇”闻风而至。这些问题如同“拦路虎”,制约扶贫政策和资金的精准到位,啃噬群众的获得感,甚至把“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把“雪中送炭”变成“雪上加霜”,从而挥霍群众对党的信任,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当前,扶贫领域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突出,各级纪委应当好“前哨”,高举问责利剑、强化责任追究,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精准监督不缺位。延伸监督触角,既拉长耳朵、瞪大眼睛,持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力度,整合党委政府督查室、扶贫等部门力量,采取联合督查、专项纪律检查、随机抽查、“回头看”巡察等形式,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坚决铲除侵害群众利益、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的腐败毒瘤。
通报曝光不含糊。坚持对脱贫攻坚领域立案查处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人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让心存侥幸的违纪者不仅“挨板子”、还要“丢面子”,促使各级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赢得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支持,强化了“不敢腐”的震慑氛围。
严肃查处不手软。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纪检监察机关应严肃查处基层干部优亲厚友、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确保每分“救命钱”“造血钱”真正用在贫困群众身上。并以违纪案件为反面教材,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筑牢党纪国法防线。
(王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