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为了滇金丝猴安然栖居

斜展开来的铁杉大枝上,一只健壮的红唇仰鼻猴时而低头猫腰,好奇机警地探视前方;时而舒展腰身,回望照应背后枝头上的伴侣,反复多次确认安全后,开始放心地跳跃撒欢……

斜展开来的铁杉大枝上,一只健壮的红唇仰鼻猴时而低头猫腰,好奇机警地探视前方;时而舒展腰身,回望照应背后枝头上的伴侣,反复多次确认安全后,开始放心地跳跃撒欢……

在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期间,看到滇金丝猴专业监测员阿宝在龙马山片区拍摄的影像资料后,我们瞬间被滇金丝猴可爱的模样吸引。

正是出于保护这些雪山精灵的考虑,云龙天池于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滇金丝猴的背后,究竟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找到了熟悉情况的当事人。

却建华于1984年进入保护区工作,1998年到2012年底,担任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2016年改为管护局),全程参与了保护区晋升工作。“2000年到昆明开会时,有专家提及我们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附近龙马山上有滇金丝猴。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特别激动,我们这里有好些年没有滇金丝猴的踪迹了。回来后,我们主动向县上汇报,并组织科考人员多次在山上寻找,终于在2004年通过相机捕捉到了滇金丝猴的行踪。

“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也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工作多年,我们深知保护这些雪山精灵的生态意义;而且从情感上讲,我们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雪山精灵受到人类的伤害,我们想给它们一个安全的家。”时任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现任管护局计划财务科负责人的张永寿讲述。

“当时,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只有天池片区这一块,与之相连的龙马山片区并不在保护区范围。我们就想,能不能以保护滇金丝猴为契机,把龙马山片区也划入保护区范围,最好再能晋升成国家级保护区。”时任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现任云龙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杨桂梅说。

“如果能晋升国家级,保护区发展空间会更大,得到的支持也会更大,发展会更好。我们当时也强烈建议以龙马山片区发现滇金丝猴为契机,扩大保护区范围,晋升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管理科负责人张利周回忆。

“内部达成共识后,我们把晋升国家级的想法汇报到县里,以求更好地保护滇金丝猴最南端的家园,让它们能在这里安然栖居。”却建华讲述。

晋升国家级保护区的想法得到了县里的大力支持。可是,把龙马山片区纳入保护区范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总体规划、科考报告和申报书都是要花钱的,保护区和县财政都太穷,拿不出钱来,咋办?

“只要有利于滇金丝猴保护,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县领导明确表态。县里为此还成立晋升工作领导组,全面协调晋升事宜。县里的支持给了保护区守护者们莫大的鼓舞,他们开始四处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的事奔走筹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申报晋升国家级、抢救性保护滇金丝猴生境的过程中,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亦不断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保护区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保护;发动老百姓参与保护,不是以罚教育,而是用心交流;给年轻人更多出去学习提高的机会……

在省林业厅、大理州林业局、云龙县共同支持下,经过6年多的努力,云龙天池终于在2012年1月成功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马山片区作为滇金丝猴的最南端家园,正式被划入保护区范围。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作为该物种分布最南端、特化最显著的种群,在滇金丝猴的进化、行为、生态学、遗传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滇金丝猴研究专家王浩瀚表示。

如今,龙马山片区滇金丝猴种群个体数量已从2004年的70多只增加到2016年的150只左右。

2015年,保护区监测人员在天池片区的小坪监测站发现滇金丝猴种群,由此将我国滇金丝猴种群的分布区域再往南推移了近40公里。

“猴群数量的增加和分布区域的进一步南移,都表明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科研所负责人徐会明说。

为更好地保护滇金丝猴生境,促进南北两个种群的交流,2016年,保护区管护局与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开展滇金丝猴廊道恢复项目,投资造林1204亩,方便滇金丝猴“走亲访友”。

如今,因滇金丝猴而发生的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曾经的捕猎者余务标变成了护林员,经常带着专家去找滇金丝猴;在云龙天池边长大的阿宝成为一名滇金丝猴专业监测员;一只刚成年的雄性滇金丝猴被父母赶出家门另立门户,误入村民家中受伤,被管护局救护并悉心照料半年……(记者 程三娟/文  通讯员 张志云/图)

Tags: 金丝猴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