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红岩村,骄阳当空,群山叠翠,一垄垄苍翠的茶树层叠如梯,很多茶树上已经长出了嫩芽。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刷布厂自然村村民邓建福正在自家的茶地里施农家肥。“别小看我家这12亩茶地,虽然平时管理不费力,但一年下来也有差不多1万2千多元的收入。”说起茶产业带来的收益,邓建福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邓建福所在的刷布厂自然村,是一个海拔位居1650米的冷凉半山区,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光合作用适宜茶树生长。加之村民们自古以来原生态地管护茶树,使得红岩村的茶在方圆百里都有美誉。针对这一状况,镇康县立足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动力的优化创新,按照“优质高效、规模发展、分布实施”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茶农主体、部门服务”的工作原则,于2014年引进临沧凝香茶业有限公司,以扶持龙头企业和规模种植大户,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茶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目前,红岩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
“现在我们卖茶非常方便,采摘好鲜叶直接卖给公司就行了。”村民李解文说道。
2014年,临沧凝香茶业有限公司进驻之后,在红岩村小红岩自然村建设茶叶初制所1个,解决了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问题,使红岩村生态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龙头企业的拉动,为全村的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在,群众争先种植茶叶,并带动了周边村子的群众,同时不断有外乡(镇)的群众前来考察学习。在种植和管护茶园的过程中,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联合临沧凝香茶叶有限公司对茶农管护茶园进行技术帮扶,积极引导号召茶农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管理,不施加农药化肥,确保茶树零农残。
“每年茶叶有收入,还建房贷款就不用愁了。”邓建福说。2016年4月,邓建福家依托着危房补助的好政策,自己贷一部分款建起了新房。现在每年的茶叶收入也是邓建福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对偿还建房贷款有很大帮助。
如今,生态茶已成了红岩村的支柱产业,成为了一个有组织、有效益、有市场、能致富的稳定经营门路,茶山成为了群众的“绿色银行”。今年,红岩村适宜茶叶种植的小红岩自然村、刷布厂自然村、刺树丫口自然村三个自然村种植茶叶的农户已达416户,茶叶种植面积达1200亩。2017年春茶收入达360多万元。
青山幽谷出好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生态环保的管理模式以及精湛的制茶工艺,临沧市凝香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凝香红”在2017年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茶叶评比中获得金奖殊荣。这是进驻镇康的茶企业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荣获的首个金奖,对于打造镇康茶产业品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步,镇康县将继续做好茶叶精深文章,着力提升茶叶文化品位,在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等措施,利用茶博会、文化列车、网络推广等方式,着力打响镇康茶产业品牌。
(临沧日报 李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