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玉溪峨山县:白套头与喜鹊帽演绎纳苏风情

地处滇中腹地的峨山县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总人口为16万人,彝族为主体民族,有纳苏、聂苏和山苏三个彝族支系。

摆依寨的彝族服饰

地处滇中腹地的峨山县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总人口为16万人,彝族为主体民族,有纳苏、聂苏和山苏三个彝族支系。在这三个彝族支系中,传统服饰各有不同,以其精巧的图案设计、精湛的手工刺绣技法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充分展示了峨山彝族的精神风貌,体现着鲜明的地方特征,可谓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峨山县境内彝族传统的男子服饰基本相同,一套完整的男子服饰由“白套头”或“瓜皮小帽”、白色布纽扣内衣、对襟小褂、扭裆宽口裤、千层底布鞋组成。旧时多以黑色或青蓝色布带盘头,年轻男子喜用长八尺的针织白色带子盘头,俗称“白套头”。身着右衽短襟衣,下装为扭裆宽口裤。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彝族男子则限于只穿无领上衣和及膝短裤。

清朝以后,头戴黑色“瓜皮小帽”(彝语称“阿桌喔枯”),或玄青色包头,上衣改为对襟小褂,衣领绣犬牙状花边,用银毫、银纽扣和系一宽布腰带为饰。年轻男子喜爱在白、蓝衬衣外罩一件无领黑色对襟小褂,襟边喜欢镶绣一条白底花边,并钉上银毫或纽扣以示美观富有。

传统的纳苏妇女服饰普遍流行于县境内中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岔河乡、甸中镇、大龙潭乡、富良棚乡和塔甸镇的部分地区,有青年女子服装和中、老年妇女服装两种款式,青年女子服装显得艳丽多彩,中、老年妇女服装则素雅端庄。

纳苏年轻女子服装由喜鹊帽(现已改为白色或粉红色八尺长针织包头布)、白色布纽扣内衣、右衽小黑褂、右衽长袖长褂外衣、“凸”字形绣花围腰、宽裤口镶边扭裆裤和绣花鞋组成。未婚女子喜戴喜鹊帽,喜鹊帽用夹层黑布剪成左右相等的柳叶状拼接而成,顶部当空,尾部状如喜鹊翘尾,故称“喜鹊帽”,外表以彩色丝线挑绣花鸟图案,帽前檐钉有两排玉石或银制小罗汉,檐边用绿色丝线绣犬牙状或银桂花为饰。上装有矮领右衽小黑褂和矮领右衽长袖长褂外衣,以藏青、毛蓝或黑色等土布缝制。矮领右衽长袖多选用毛蓝或深蓝色布料作底,托肩、前胸、襟边绣花草图案或以色布滚边,衣袖手肘部位和衣袖口各镶绣三道花草图案。“凸”字形绣花围腰以黑色或天蓝色布料作底,沿“凸”字形围腰头钉有三道银制“桂花珠”或以彩色丝线绣成桂花状排列,三道之间以红、绿丝线绣以藤式花草,正中嵌一白底绣花三角状“围腰芯”,沿花芯底部边沿绣犬牙状花纹。围腰头左右两边钉有一对银制围腰牌,以一条六股或八股头银链佩戴,腰部用白布缝制左右各一条绣花飘带,反结于后腰为摆,也有用银链做后腰索的。下装为青蓝色或黑色布料缝制的扭裆宽口裤,裤脚用绣花辫子或粉红布、蓝布挑花,依裤脚沿周边镶嵌三道色布为饰。青年女子喜戴银项圈、银手镯和银戒指,穿平头绣花布鞋。

已婚中青年妇女主要以粉红色或白色针织沙帕包头,彝语俗称“欧拜”。老年妇女戴“黑包头”,彝语俗称“欧毕”,先将发辫盘于头顶,用一条五尺长、四寸宽的黑沙帕包好,再用一块边长为三尺五寸的正方形单层黑布叠成三角状戴于头顶,将后一角披及后背。上装为黑色布缝制右衽长衫衣,衣袖绣四至五道花边,右肩至右腋下绣“~”斜形花边图案为饰,戴“凸”字形绣花围腰。下装穿宽裤口扭裆裤,裤脚口至膝盖处绣三至四道花边图案或色布为饰。脚穿绣花布鞋或勾头绣花提跟布鞋。

到了节庆活动,那些艳丽多彩的纳苏服饰又别有一番风味。(玉溪市文明办)

Tags: 峨山 套头 喜鹊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