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今年2月,在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会上,徐霞客对富民的描写被引用为赞美七彩云南的诗句。8月22日,记者来到富民重走“霞客”路,亲身感受这位“千古奇人”379年前游历过的自然景观在今天展现出的魅力,以及当地为保护和利用徐霞客旅游文化资源所做的努力。
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踏上了川滇驿道三村段。川滇驿道是古时云南与四川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长约4公里的三村段是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大多由岩石铺成,石头上的马蹄印还清晰可见。“徐霞客就是通过这条古驿道进入富民,在富民境内考察了3天,辗转百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的《滇游日记四》和《霞客遗诗》中留下了2400字的记录。”富民县政协副主席熊军表示,川滇驿道代表着那段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时光,把“自成岁月”的富民连接进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长卷,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下一步,富民县将结合周边景区对滇川驿道三村段进行修复、开发和管理,并继续将其作为重走“霞客”路活动的重要地点,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徐霞客的精神。
走下滇川驿道,记者又沿着《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游迹,探访了永定桥、滨河公园、富民坊、螳螂川及河上洞。每到一处,都感到各地开发旅游文化产业的热潮。
拾级而上约400米,登上河上洞口,凉风拂面而来,一扫炎热之感。旁边的峡谷中,螳螂川奔流不息,崖壁上葱葱茏茏。走入洞内,钟乳石嶙峋密布、形态各异,保留着千百年前的样貌,洞向西北延伸,长约百米、平均宽度约15米。据了解,河上洞内曾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估计距今不少于10万年。徐霞客经过仔细考察,对河上洞和周边景致印象极好,游览后仍意犹未尽,以“古洞别天”为题补写了两首诗追忆,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科学考察考古的宝贵资料。
“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景观、悬崖峭壁等自然资源条件和河上洞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我们将把河上洞片区打造成一个自然山林和人文景观相融,可供滇中城市群游客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和度假体验的综合性人文森林健康乐园。”富民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张会春介绍,按照规划,河上洞片区将形成“一带两心五区”(一带:悬崖观景带;两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五区:户外拓展训练区、秋千主题园区、休闲旅游体验区、宠物乐园区、河上洞人文体验区)的总体功能架构。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富民县接待游客103.87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44.6%。“近年来,富民县秉承徐霞客精神,围绕徐霞客游线,通过申报认证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学术研讨、宣传教育、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县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发挥徐霞客历史文化价值,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富民县副县长徐玫娟说,“十三五”期间,全县将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自身建设为山水园林卫星城、打造成昆明最美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