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岁的拉祜族小伙罗天才是新平县建兴乡中寨村委会半坡寨小组当前仅剩的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半坡寨是个拉祜族聚居村,村里32户人家132人。截至8月25日,动态管理数据显示半坡寨还剩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性生产、生活条件差,农作物单一,土地出产率低。
谈起罗天才家缘何贫困?罗天才说:“我家老老小小加起来有12口人,因盖不起新房,这些年一直住在一起,加上父母年纪大、多病,给家中12口人找口粮的担子就落在了我家两口子和哥嫂四个人身上。目前全家12口人的口粮全靠家里3亩左右的稻田,辛苦一年刚好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年底没有一点结余;另外,上有老人下有小都要照顾,我们被‘栓’在家里,出不去了。”
“为什么要出去?”记者问。
“出去打工挣得多,小孩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罗天才说,早年寨子里出去的人,很多挣到钱的,都不回来了,我们也出去过几年,外面的确比在家苦钱容易些呢。但现在不想出去了,今年我们搬进了水泥房子,这几年乡上还引导我们发展林下种植,给我们免费发放了青花苗和魔芋种,如果栽得好,比出去打工挣得多呢,连家里人也照顾了。
罗天才思想变化的根源,得追溯到2016年。2016年建兴乡启动实施整乡推进精准扶贫攻坚项目,得益于该项目在半坡寨的落地开花,今年3月,罗天才家搬进了钢筋混泥土盖的新房里,圆了安居梦。与罗天才一起搬新家的还有23户人家,他们都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拉祜族。
拉祜族是“直过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特殊成员。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历程。因此,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玉溪市高度重视“直过民族”扶贫脱贫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强调的“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制定了《玉溪市坚决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确保“直过民族”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而半坡寨的改变只是玉溪市帮扶“直过民族”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安居乐业”是拉祜族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大问题,如今安居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乐业的问题了。为了给半坡寨注入发展动力,2016年,建兴乡借鉴乡里同等海拔地区发展林下种植成功的经验,在半坡寨推广林下种植,去年推广种植的是青花,今年推广种植了魔芋,并以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平菇种植,力争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让拉祜族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在与罗天才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感受到,搬进新居、发展林下种植虽没有立刻改变罗天才家的贫困状态,但却点燃了他开创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他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住上这么敞亮的房子,可如今尽然住上了。这一切离不开党的对我们拉祜族的关怀!
“去年我家种了20亩左右的青花,这是我家第一次栽种青花,因天气不好和没掌握好栽种技术,青花几近绝收,没有赚到钱,但村里有人载得好的赚到了钱;今年改种魔芋,虽出现了很多问题,但目前总体情况还算良好,不晓得最后能赚多少钱。”罗天才说,致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记得我十五六岁那会儿,我家都还吃着包谷饭呢,后来开始种水稻,产量也不高,大米饭只够一家人吃半年,后来种植技术提高了,产量就高了,现在一年365天,天天都可以吃大白米饭了,栽田种地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我们相信党和政府,只要听党的指挥,跟着党走,拉祜族脱贫致富是迟早的事。
其实,半坡寨百姓对党的感恩不仅记在心上,还挂在门头上,在这24幢新房门口均有一副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的对联,如“拉祜农家日子甜半坡村寨风光美”、“喜迁新居迎新春 重建拉祜颂党恩”、“真情帮扶暖人心 精准扶贫结对子”等,他们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横批“共产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