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秋雨中,薄雾笼罩着美丽的德昂族村寨。穿行在大山深处的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一路葱茏,瓜果飘香。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走进三台山乡上帮村民小组,一栋栋新建的特色民居坐落在青翠的半山坡上,迷人的德昂山乡美景映入眼帘。田野里年初刚种下的西番莲开始爬杆、大片的香蕉树正在茁壮成长,今年底将要收获的甘蔗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拔节生长。
在上帮村今年新建成的养牛场,62岁的村民小组支部书记杨腊苦正和几位村民在牛圈里喂青草料,100多头黄牛在村民们的精心饲养下,膘肥体壮。标准化的养牛场里,干净整洁,自饮式的水龙头接到每个牛栏,碎料机、青储池等设备一应俱全。
“在市政府的帮扶下,我们村今年建成了这个养牛场,每户还分给4头牛在这里集中养,由村里45户人家每天轮流来上班。”杨腊苦说,有了养牛场村民也不用到处去放散牛,腾出了大量的精力去种田种地抓经济收入。
记者看到的德昂族村寨,简易搭建、人畜混居的杆栏式竹楼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青瓦白墙、保持民族特色建筑风格的农家小院,水泥路、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
走进村民李腊坎家,三室一厅的新房已住了大半年,40吋的液晶电视清晰流畅地播放着节目,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宽敞的院子里还停着一辆崭新的微型面包车,在厨房里,李腊坎的妻子正在做饭。
“今年春节就搬进了新家,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去年我有了4万元的建房补助款,终于把原来的空心砖房子换成了现在的新房。”李腊坎高兴地说。
“有了新房子,没有鼓起钱袋子,不能算好日子。”杨腊苦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德昂山乡虽山高坡陡,却是生态种植和养殖的好地方,除了传统种植的甘蔗外,今年全村又增种了200亩西番莲、100亩香蕉。
上帮村的变化,源于10多年前的一次搬迁。杨腊苦老支书见证了上帮村的发展变化,他告诉记者:“我们原来是从村后面的山上搬迁下来的。2002年开始,在上海对口帮扶下,45户德昂族人家陆续搬到了现在的村子。在上海的帮扶下,村里通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住的地方离我们耕种的田地更近了,干农活不用带着晌午饭来回跑。”
“上帮村,就是上海帮扶的村。”在刻着村名的石碑前,杨腊苦告诉记者,为了感恩党的政策和上海的帮扶,村民决定新的村子就叫“上帮村”,让后世子孙都铭记党恩。(记者王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