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党旗辉映校园红精准扶贫拔穷根 ——各地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党建与教育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中小学校是教育扶贫的主阵地,而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为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让广大青少年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

中小学校是教育扶贫的主阵地,而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为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让广大青少年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

一、在组织建设上精准发力

一是筑“堡垒”,建强教育扶贫攻坚“核心”。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教育精准脱贫,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是基础。如红河州弥勒市弥阳镇中心校切实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成立弥阳镇民办学校联合党支部,向辖区内的民办幼儿园派出党建指导员,实行中心校党员教师与民办幼儿园的帮扶,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好几所民办幼儿园都晋升为一级示范园,使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是做“先锋”,当好教育扶贫攻坚“引路人”。始终注意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积极向贫困学生家庭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教育惠民、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教育和引导贫困学生家庭克服“等、靠、要”依赖心理,树立“主体地位”观念。如曲靖市富源县开展“十名名校长结对薄弱学校,百名名师帮带新任教师,千名党员帮扶贫困学生,万名教师集中爱心家访”的“十、百、千、万工程”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出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实施路径。曲靖市特殊教育学校推行每名党员联系1名青年教师、联系1名困难学生、联系1个班级的“三联系”制度,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扶贫工作同发展、共促进。

三是拔“穷根”,激活教育扶贫攻坚“源头”。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各校党组织广开“源头”,多种帮扶模式“开源造血”。如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党支部通过建立勤工俭学“开心农场”,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繁自养、屠宰供应一条龙服务和“三餐全免费、顿顿有肉吃”的目标,年产值180万元,直接创收20万元。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积极探索家庭学校合作、家长教师互动、村组学校共赢的“村校共建”办学新模式,镇中学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兼任镇组织人事办副主任,12名小学党员校长充实到村(社区)担任党总支副书记,2名非党员校长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各小学推荐1至2名优秀教师参与到村(居)委会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效破解了当前部分学校与部门、基层组织和学生家庭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条块分割严重,学生厌学、辍学的现象。

二、在立德树人上精准发力

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助贫困学生立德。用好统编教材,从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党建带团、队建设,切实把团建工作、少先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把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落实检查,确保高起点规划、高效果推进、高质量落实。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助贫困学生正“三观”。组织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等一系列部署,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是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贫困学生自强。持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深入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记住“乡愁”,担当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如保山市隆阳区着力打造“田园教育”“田园党建”,通过“五个一体化”行动策略达成“五强五好”基层党建目标。

四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助贫困学生“明心”。坚持将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假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如开展“爱心小屋”主题党员教师志愿服务,由党员教师担任“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贫困生、后进生等开展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留守儿童点亮一盏心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

五是抓好校外教育,助贫困学生“飞翔”。版纳州景洪活动中心举办“走出大山,放飞梦想”活动,邀请景洪市勐旺乡曼洪村江边寨小学的53名山区孩子到景洪城区参观和体会城市生活,感受现代城市文明与进步。德宏州陇川活动中心开展为期10天的“北京—云南圆梦蒲公英”成长手拉手”暑期主题活动,促进边疆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学习交流。昭通市永善活动中心选派30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学生开启为期一周的广东中山市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山市隆阳区活动中心举办“信仰点亮人生•弘扬延安精神”研学旅行,通过劳动(采茶、种茶、泡茶、参观制茶全过程、煮饭、整理内务),看广场电影、讲解长征、延安故事等活动的形式,为孩子打开心灵的窗户,体验劳动创造的光荣。

三、在教师队伍上精准发力

一是抓牢培训促扶贫。从2017年起,在“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培训项目中,增设中小学校党支部书记培训内容,旨在逐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精通业务的中小学校党务干部队伍,为中小学校党建、教育精准脱贫提供坚强保障。2017年6月至7月,组织1000名中小学校党务工作者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其中部分是来自山区和贫困县、乡(镇)的学员,为教育扶贫攻坚克难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强,甘于奉献、引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党员教师队伍。

二是抓牢服务促扶贫。动员党员教师争当教育精准扶贫的“宣传员”、“示范员”和“指导员”。利用教师身份的影响力当好“宣传员”,配合镇村两级进村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增加群众知晓率。当好“示范员”,带头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积极争做合格党员,助推教育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员教师熟悉政策、思路开阔、便于协调的优势当好“指导员”,帮助贫困学生家庭理清发展思路,落实脱贫项目,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如红河州在前几年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等助农增收行动中,就采取把科学栽培要领编成活报剧(活报剧指:反映时事新闻、短小活泼的戏剧),让学生演给父母看,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快速、准确、有效地推广了农科实用技术。

三是抓牢结对促扶贫。认真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结对帮扶计划,积极开展“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活动、互派教师教学交流活动,鼓励优秀党员教师到贫困村所在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交流轮岗,多形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如红河州建立北部县市对口支援南部县、一级完中和一级幼儿园支援一级以下完中和民办幼儿园、城区学校对山区学校的对口支援、州属学校对口支援北部扶贫攻坚乡学校等工作机制,要求州内对口支援学校双方要互派学校领导挂职锻炼,支援学校要选派一批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任教、授课。

四是抓牢激励促扶贫。建立师德、能力、业绩、贡献并重的乡村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将“教得好”作为乡村教师获得表彰的重要指标。如个旧市鸡街镇党委针对山区学校多,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老教师留不住,新教师不愿来,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制定出台了《个旧市鸡街镇山区教师特殊岗位奖励办法》,每年拨出专款近40万元对全镇14所边远山区学校90余位教师发放特殊岗位奖励,支持山区教育,留住和稳定了山区教师队伍。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