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帮扶作用助推脱贫攻坚。人社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增加资金、增加项目、增加举措,将贫困地区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作为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攻坚主战场,结合地方特色和优势,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每个适龄贫困劳动力开展1次以上技能培训、每个有适龄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能劳动者就业的工作要求,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准确、清楚、动态摸清贫困群众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及时掌握就业失业基础信息,定期联系、主动走访已就业贫困劳动力,对就业转失业的贫困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待遇,提供“一对一”再就业帮扶,帮助其尽快上岗。同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和工伤保险等维权措施,促进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通过培训转移就业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素质,实现贫困人员就业增加收入。截止2017年7月底,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业培训54.61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2.06万人次。转移本地务工日工资达到102元,同比增长7.1%;外出从业人员月均收入达到3194元,同比增长6.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