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党员到挂钩扶贫村组发放联系卡 党员帮助挂钩扶贫村贫困户收洋芋
走进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所村,水泥道路沿村庄延伸,干净整洁,多彩民居镶嵌在青山,一派生机。村民告别“晴天泥土飞扬,睁眼都难;雨天路烂泥滑,出门也难”的状况,得益于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项目在这里全面实施,“扶贫开发到哪里,基层党建就跟进到哪里”推动了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双推进”成为昆明市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培养基层党员做“四有干部”的练兵尝主阵地。
作为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只有把党建和精准扶贫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才能切实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日前,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按照《意见》,昆明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确保全市到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筑牢堡垒 增强动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推动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是基矗
昆明市首先扩大覆盖面,增强辐射力,采取新建、联建、共建等方式,加大力度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协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建立党组织,把党组织建到村民小组、扶贫项目点、扶贫产业基地和易地扶贫安置点等脱贫攻坚一线,不断扩大党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意见》要求,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村党组织要牢牢抓住宣传引导、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负责研究扶贫政策、用好扶贫资金、实施扶贫项目、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跟踪工作进度,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将党建目标与脱贫目标同步设计、一体布局,扶贫抓硬件、党建抓软件,在精准推进扶贫项目的同时,同步精准实施党建项目。
建设“党建+电商”脱贫新模式、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是《意见》中就业增收渠道的新亮点。昆明加快推进远程教育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电商扶贫,鼓励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骨干参与电商创业,带头领办网店等,实现农村劳动力、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在网上推介营销,形成“党建+电商”脱贫新模式。在开展贫困县电商扶贫试点的基础上,力争2年内所有贫困县都有电商服务平台。
昆明市还大力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设施投入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凝聚力量 激发活力
进入秋季,牯牛山云雾缭绕、气势磅礴。
这里是东川区铜都街道箐口村,因山高坡陡、人多地少、整村缺水等条件,村民曾经只能依靠单一粗放的传统农业和养殖业过日子。而现在,这里正一天天发生变化,包含新建成的30公里游客步道、20公里景区公路等旅游设施在内的高山旅游产业发展顺利,1000余亩红豆杉生态观光园已经建成,白芍、花椒、核桃等特色种植规模发展……
如今,这里雄险奇秀的独特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而这一切变化,离不开一位致富带头人——箐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兴能。他先后成立了昆明兴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昆明兴箐集团公司,公司资产达20个亿。当选村干部后,已率当地群众成功申报汪家箐石板房农耕文化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要做精准扶贫的“先锋”,必须在思想上先行一步,发展上先干一步,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而冯兴能,正是东川区箐口村发展的“引路人”。
“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注重选配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乡镇党政正职。”《意见》明确,加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要求,把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作为一条严肃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贯彻执行。
选人、用人,紧扣脱贫攻坚。按照《意见》昆明市将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中选拔村党组织负责人。严格落实《昆明市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办法》,昆明从县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工作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坚持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按照《意见》,昆明将强化贫困地区党员能力素质提升,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大力推广“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定期组织帮扶干部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推动各级干部职工沉到基层,宣传扶贫政策,谋划脱贫思路,落实帮扶措施;坚持从盛州市、县(市、区)、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中央驻滇单位中,选派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强化保障 挖掘动能
自力更生、科学致富,摒弃“等、靠、要”。
《意见》进一步明确,筑牢脱贫攻坚的群众基础,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各项惠民政策,组织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激发和调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挥基层党员干部、驻村干部作用,心贴心、面对面进行交流,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找门路、想办法,帮助贫困群众凝聚思想共识、坚定脱贫信心。把落实扶贫政策、安排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等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做,好人让基层干部当,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使办好事实事的过程,成为团结教育引导群众的过程。
按照《意见》,加大各级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乡镇办公经费;加快推进乡镇食堂、澡堂、厕所、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建设;严格落实乡镇工作岗位补贴,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以脱贫攻坚的成效检验基层党建成效,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挂钩。”在责任考核中,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同步考核,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点内容。在督促检查。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督查范围,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了解问题,掌握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真正做到抓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