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巧家蚕桑产业力挺脱贫攻坚

“我家土地不多,以前光种玉米吃饭都成问题,一年买肥料都要靠贷款,要不是养蚕,我哪里修得起砖房哟”。近日,笔者到访巧家县包谷垴乡青山村吊岩村民小组养蚕户余兴华,他指着三间砖房自豪地说。

“我家土地不多,以前光种玉米吃饭都成问题,一年买肥料都要靠贷款,要不是养蚕,我哪里修得起砖房哟”。近日,笔者到访巧家县包谷垴乡青山村吊岩村民小组养蚕户余兴华,他指着三间砖房自豪地说。

说起种桑养蚕,老余有讲不完的话。据老余介绍,他家是2001年开始种桑树的,当时政府发动种桑养蚕,许多群众都不支持,他们认为种蚕桑养的蚕茧万一卖不出去又不能当饭吃。老余是个老初中生,对这些新鲜事要容易接受些,但他也是抱着种了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当时每亩补助500斤玉米,还无偿提供桑苗和肥料,乡村干部甚至还帮忙栽桑和施肥,他想,就算蚕茧卖不成钱也不会亏多少。

他当年就申请作为种桑养蚕示范户,种了1.8亩。2002年嫁接桑树开始养蚕,他把嫁接成活的100余株桑树的桑叶拿了跟邻居曾强开合伙养了一张蚕,蚕茧收入分得800多元。随后当地政府又组织示范户到白鹤滩、大寨等蚕桑发展较好的乡镇观摩学习,更加坚定了老余种桑养蚕的决心。2003年他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并请乡蚕茧站技术人员指导把之前的蚕桑全部进行了嫁接,这一年收入猛增到6000多元。至此,老余种桑养蚕的“车”已经刹不住了,他索性将仅有的近5亩土地全部种成蚕桑。从养蚕以来,老余养蚕总收入已超过15万元,收入最多时每年超过2.5万元,修砖房、供女儿读书全靠这小小的蚕桑树。

看到老余养蚕得了实惠,原来反对栽桑养蚕的群众也纷纷种桑养起了蚕,都过上殷实的生活。在巧家,像老余这样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家庭举不胜举。

近年来,巧家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努力打造,因地制宜,加大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蚕桑产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蚕桑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目前,巧家全县蚕桑面积累计达13.65万亩,投产桑园8.5万亩。

该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为主、养殖大户、带动农户”的基本思路,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化、省力化的发展方向,在适宜乡镇村组进行整村推进规划,突出蚕桑发展为主业,搞好桑园套种粮食和反季蔬菜等经济作物。按照项目跟着桑园走的要求,完善好桑水、桑路、蚕房、茧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同时,加大科技推广,在桑树品种、栽桑模式、蚕房建设、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蚕具使用、蚕茧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科技,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蚕农收入。

与此同时,巧家县还重点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蚕桑产业发展。培育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缫丝龙头企业昭通市长江丝绸公司,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自动缫丝生产线18组7200绪,年加工生丝能力达600吨,2017年1至8月生产生丝123吨,全年茧丝企业产值预计实现1.1亿元,实现了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双赢。

该县还充分利用蚕桑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据悉,2017年上半年,发种2万余张,产茧900余吨,蚕农收入近4000万元;正秋茧发种1.2万张,蚕茧价格不断攀升,预计全年蚕农收入将达6500万元以上。

通过蚕桑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恢复重建、精准扶贫措施的有力推进,巧家农民收入连连增加,蚕桑产业对巧家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