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鹧鸪、霜霰……81个图案记录着一对恋人从相知、相恋、相惜到白首入土化作双生笋的故事,现代人所执念追求的最纯美的爱情被完整地记录在这块宽约1尺、长2尺有余,被称作“坡芽歌书”的土布上。经壮乡人开口一唱,情意绵绵流淌,情景历历在目,听客融入其中,激动、落泪、欢笑。
9月20日晚,随着《赶珑端》的音乐响起,穿着壮族传统服饰的歌者缓步走上台一字排开,24位团员运用阿卡贝拉人声(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是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在云南大剧院音乐厅进行《爱情密码·坡芽歌书——坡芽情歌合唱音乐会》首演,此次首演也是云南大剧院音乐厅首场合唱专场音乐会。
土布上的山歌
带着“坡芽歌书”走出坡芽村
2006年,坡芽歌书在富宁县坡芽村这个只有55户人家的小村里被发现,经考证研究后命名为《中国富宁坡芽歌书》。2011年6月,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语读作‘布瓦吩’,意思是画在土布上的山歌。”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团长黄祥介绍。
为将这份壮乡人的“爱情密码”带到更大的舞台上,2012年,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正式成立。“坡芽歌书合唱团甄选成员非常严格,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最重要的是需要懂壮语,懂得壮族文化。”作为合唱团主要成员之一的黄团长即是土生土长的壮族人,又是坡芽歌书传承人农凤妹的得意门生,他回忆,当时,经过选拔后的成员除每天练歌,还要一个一个矫正壮语的发音。合唱团从全县甄选人才,团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老师、公务员……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更新。
“成立合唱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成员认识符号。”黄祥所说的符号是坡芽歌书上的81个符合,分别代表着81首歌,歌书分男女对唱,最末首歌为男女合唱,民歌格式为五言四句至几十句不等,共有23个调子。每首歌都有不同的寓意。
“歌书里有试问歌,比如画着一个鹧鸪符号的歌唱的就是‘哪里鹧鸪叫?哪里锦鸡闹?哪里野鸡啼?哪里小伙到?’有试探歌,问问对方有没有谈恋爱;有邀请对歌,最后还有离别的歌,挽留、相约的歌。”黄祥介绍,“用直白的语言表达情意,壮族人会认为很没有情调。”说的好不如唱的好,壮族人擅用很多能见到的事物来作伏笔,将情意隐藏其中,用委婉比喻的情歌表达出来。
为达到最原生态的演出效果,合唱团经常会回到村子采歌,“我们在山上和村民一起劳作,摸爬滚打体验生活,唤回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记忆。当我们站在舞台上时,实际上就是还原我们曾经生活的场景,用歌声将我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黄祥说。
在2010年的CCTV青歌赛上,坡芽歌书合唱团一开嗓便夺得了满堂喝彩,悠扬柔情的曲调打破了观众对山歌的固有认识。“很多人都认为山歌就是扯高嗓子吼唱,坡芽歌书却是轻声细语、柔软细腻地来倾诉情爱。”黄祥介绍,“这和地方壮语有很大关系,富宁壮族人说话很温柔、很嗲,歌曲也就唱得很柔情。”
2013年11月,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将“坡芽歌书”带到了昆明,在首届世界华人合唱节上亮相。2015年9月,坡芽歌书合唱团在央视戏曲频道《歌声与微笑一合唱先锋》比赛中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2016年7月,坡芽歌书合唱团参加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夺得冠军赛组别民谣无伴奏比赛金奖。
每一次的舞台表演都让作为团长的黄祥印象深刻,不仅因为辛苦排练及表演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当地人们对这份壮乡情歌的热情。“观众的反应是最好的回馈,在一个公园进行公益性的演出后,俄罗斯大妈都会跑过来拍照。”黄祥尤其记得在国外的比赛经历,演出的良好反响让坡芽歌书合唱团一举成为俄罗斯当地备受瞩目的演唱团体,当地人争相来听这场由云南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合唱团所演唱的民族情歌,“不通语言的民族,由音乐、情歌而联系在了一起,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价值体现。”
命好才相会
坡芽歌书合唱团开启全国巡演
周有光老先生曾作出“坡芽歌书,文字之芽”的评价。黄祥感慨道:“发现这本歌书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壮族的文化是多么美,里面蕴藏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几首歌,还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坡芽歌书,村里的壮族人几乎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劳作的时候看见树上的小鸟在叫,也编上一曲,累了也会唱上一曲解乏,即兴创作很厉害。”
“就如歌里唱的,命好才相会,我们希望给全国带去这份壮乡情歌。”此次巡演是国家2017年文化传播推广的项目之一,共计20场,20号晚上在昆明首演,9月23、24日两天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进行演出,从11月开始展开北京、济南、郑州、西安、武汉、上海、杭州为期一个月的巡演,明年将会在广州、深圳,最后回到云南演出。
9月20日晚,随着《赶珑端》的音乐响起,穿着壮族传统服饰的歌者缓步走上台一字排开,24位团员运用阿卡贝拉人声(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合唱)的方式开始演唱。黄祥介绍,此次音乐会由两个篇章构成,第一个篇章是传统的坡芽情歌,演员通过竹子和各种生活用品制造出来一些嚓嚓的声音,听众如置身大自然,感受坡芽音乐最本真的魅力。“第一篇章里唱的是民族母语,经过二度创作结合现代音乐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我们,把音乐做的更加丰满。”
“此次音乐会的选曲都是云南的经典歌曲,很能体现创作风格特色,包括在俄罗斯得金奖时演唱的《命好才相会》、《舍得舍不得》、《妹要嫁何方》、《跟孃讨晌午》,以男女恋情为主线,委婉曲折地反映了壮族青年从结识到相爱的过程。”听着演唱,就如同看着一封封记录着他们的美好爱情和对外来的生活向往的情书。
第二个篇章是以傈僳族、傣族、苗族、布朗族、彝族、拉祜族、藏族、白族的民歌演唱。演绎其他民族的歌曲是合唱团的新尝试,“我们走进各民族村寨采风,尝试学习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来演唱民族歌曲。因为音乐是相通的,在我们云南这样的多民族省份,除了传播我们的壮族文化,也要宣传其他民族文化。”黄祥说。
如同最后的那首《回家》的歌词所唱的:走遍了世界才知道回家,乡情乡音缠绕我心间。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不仅要打造好坡芽情歌,也要将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也要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的少数民族的音乐。
旅游小贴士
去坡芽听情歌
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壮语地名,意即“山花烂漫的地方”。该村距古镇剥隘新址9公里,有55户人家,全是壮族,48户姓“农”。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外来文化影响,至今依然完整保留着壮族传统的习俗礼仪。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起,为期3至5天的赶“珑端”成为青年男女对歌结识的好去处。“珑端”在壮语里的意思为稻子已经收完,下田坝来对歌,在祈福来年风调雨顺的同时,也促成了一对对的姻缘, 每年举办的珑端节盛况空前,吸引不少人来此对情歌、听情歌。如今,坡芽村已发展出一套已坡芽歌书为主题的旅游演绎项目,村子里有农民演出队专门为此演出,接受游客的预定。
此外,在坡芽村不仅仅可以感受到浪漫的情歌,还可以感受驮娘江的宽阔和清澈,沿岸边古树翠碧参天,水中矗石,倒映江中。壮家村落临水倚岸,风车提水,水磨舂米,在旖旎起伏的竹林中,如出没烟波的晚唱渔舟,感受浓浓的壮乡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下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情歌中的那些词的真正意思。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王丹 马欣悦 文 马欣悦 刘珈彤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