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林县妇联始终把妇女群众创业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深入开展“巾帼心向党,建功新彝乡”主题活动,通过寻找“最美家庭”,激发妇女在家庭建功,通过开展“双学双比”,激发妇女在岗位建功,通过实施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等优惠政策,以信贷项目资金为妇女创业提供资金保障,以小额贷款撬动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妇女创业、创新和管理人才,实现妇女在一线建功。
五年来,县妇联共发放各类贷款、扶持资金13118万元,扶持妇女1958多人,带动就业5930人;组织各类技能培训班100余期,分7批组织37名优秀妇女、女企业家到清华大学进行专题培训。
以党建为引领、妇建来带动。引导优秀妇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引导女企业家建支部、建妇委会。以党建带妇建,以人才培养为基础,贷款扶持为抓手,优质服务为保障,力争妇女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女性创业典型、优秀女党员和女企业家。
石林县妇联充分发挥妇联优势,将妇联的联系网络建到村建到组,建到企业建到行业,延伸到每一个妇女群众。通过组织机关、基层、两新组织、刺绣、餐饮等不同领域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联宜交流,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让彝乡妇女开扩眼界,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五年来,石林妇女经历了一场场精神蜕变,迈上了一个个新台阶,在各行各业引领带动,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个体工商户升级为小微企业。连一些普通女子,也敢尝试当创业小老板。
“农家乐”则是这一美食的载体之一。石林一些农家乐因为经营管理较为粗放,旅游线路不稳定,特色不够突出等原因,经营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县妇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整合培训资源,借鉴外地经验,依托阿着底、糯黑等游客相对集中的乡村旅游点,组织农家妇女参与发展农家乐。为提升农家乐品质,县妇联聘请知名酒店烹饪师,培训妇女烹饪技术,挖掘石林特色菜肴;聘请服务行业高管,培训妇女接待的礼仪;聘请卫生系统专家,培训卫生健康知识,提高旅游业从业妇女素质,使“农家乐”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达标。几轮走下来后,石林县的优秀农家乐越来越多,经营农家乐的女性创业者也越来越多。
撒尼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石林旅游商品的引领者,曾“开挂”到有旅游景区的地方就有撒尼刺绣。但随着旅游商品的机械化、粗糙化和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撒尼刺绣的优势正在削弱。为强化旅游商品的特色和内涵,促进刺绣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县妇联以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阿诗玛民族文化,有计划地聘请民间艺人、行业专家进行人才培训;邀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女艺人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定期举办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妇女手工制品经纪人培训班等,从文化和技能方面提升旅游商品的内涵和品质,推出经得起推敲的精品,打造了“石林”、“阿诗玛”等刺绣商标权,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女经纪人队伍,使石林刺绣制品走俏市场,走出国门。
由点及面、由易到难,石林县妇联对旅游产业的推动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近两年,县妇联依托园区建设优势,在台创园、生态旅游服务区创建了时光城堡、彝米水乡等一批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2017年,又将石林彩玉、刺绣、餐饮等特色产业集聚在彝族第一村,打造彩玉、刺绣一条街,培养更多的妇女创业人才,聚妇联之力助推石林全域旅游发展。(李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