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腾冲龙陵县三道“文化盛宴”越做越“丰盛”

暑假期间,龙陵县境内的松山再次成为旅游热点,每天吸引了众多的中小学生、大专学生前来寻访昔日战场遗迹,捡拾失落的战争碎片,追思和缅怀抗日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抗战文化 温泉文化 黄龙玉文化

龙陵县三道“文化盛宴”越做越“丰盛”

暑假期间,龙陵县境内的松山再次成为旅游热点,每天吸引了众多的中小学生、大专学生前来寻访昔日战场遗迹,捡拾失落的战争碎片,追思和缅怀抗日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该县按照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旅游一体化的理念,着力打造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黄龙玉文化“三大品牌”,重点培育抗战文化、温泉经济、黄龙玉三大产业链,实施大项目拉动、大集团牵动、大园区带动、大品牌驱动、大开放促动“五大战略”,积积营造“凭吊松山雄关、玩赏黄龙美玉、沐浴神汤奇水”的良好旅游环境,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突出抗战文化品牌。擦亮“中国松山.宝地龙陵”外宣名片,围绕一座桥(惠通桥)、一条路(滇缅公路)、一条江(怒江)、一座山(松山)、一座城(龙陵)的“龙陵抗战五部曲”主题,创作出版一批文艺作品,规划建设影视基地,拍摄一批具有较好社会效益的影视作品。着力打造以松山为重点的抗战遗址群,建成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抗战纪念碑、中国远征军纪念馆、滇缅公路纪念馆等,推进松山客栈、游客服务中心等松山旅游小镇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松山抗战文化内涵。

围绕抗战文化品牌,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纷纷问市。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落成开放,松山旅游小镇建设稳步推进。已经完成了《松山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资料汇编》。史料丛书《松山战役影像志》、《松山,全军覆灭的证言》、《松山作证》、《抗战纪事》、《龙陵锋烟》、《人文春秋》等多层面大纵深地重现了这场战争的真相和意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对龙陵抗战文化进行了大量宣传和报道,央视先后拍摄播映记录片《松山战事》(4集),走遍中国栏目制作播出龙陵(松山)抗战纪实8期、现场直播4次;凤凰卫视制作播出了《松山抗战》2期,各大网站报道龙陵(松山)抗战200万余次(篇),电视连续剧《滇西1944》在央视和多家省、市级电视台播出。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刋播龙陵抗战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微电影)等达1000多万字(幅),出版书籍(画册)70余种。去年,该县重排公演了大型史诗剧《巍巍松山》,好评如潮。今年,纪念滇西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将开展“勿忘国之殇.共筑龙陵梦”系列活动,扩大了龙陵(松山)抗战文化的影响力。

突出温泉养生文化品牌。着力培植温泉经济链,重点开发邦腊掌、蚌别、热水塘、蚌渺湖、黄草坝五大温泉,形成各具特色的温泉文化企业群。全力推进邦腊掌温泉养生度假区的改造提升,同时,引进投资商开发蚌别、热水塘、蚌渺湖、黄草坝温泉,推出了休休度假之旅、抗战文化之旅、民族风情之旅、淘宝天堂之旅等精品线路,龙陵成为了滇西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71.2万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9亿元。康丰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热水塘温泉度假村建成营业,黄草坝、蚌别、蚌渺湖温泉群开发已进入前期工作。

由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担纲开发总投资7.6亿元的邦腊掌温泉改造提升工程,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综合型温泉养生度假区的规划,将旅游区分为森林生态休闲区、温泉康复理疗区、神汤奇水养生区、主题酒店度假区、河谷温泉体验区、行政后勤管理区六大功能区,已基本建成。建成4个公共浴池,免费提供给当地群众;生态沐场已建成投入使用,主题酒店、温泉综合楼、神汤奇水养生区等建成营业,度假别墅、森林生态休闲区基本具备高端接待能力。被誉为温泉王冠上的明珠邦腊掌推出“三七二十一温泉养生疗法”,即:三种温泉(氡氟泉、碳酸泉、硫磺泉集中在邦腊掌)、七天一疗程、二十一天一周期为浴客提供服务。构建起以邦腊掌为龙头,黄草坝、热水塘等10多个温泉群为龙身,一泉一风景、一泉一个经济增长点的温泉文化产业链,吸纳3万余农民和市民依托温泉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了收入。经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及多家省级媒体宣传推介,邦腊掌温泉名扬海内外,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沐“神汤奇水”。

突出黄龙玉文化品牌。加快推进黄龙玉都、黄龙玉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加强玉雕人才培养,继续加大“龙陵黄龙玉雕”品牌宣传力度,引入翡翠、玛瑙等珠宝玉石原料进入公盘交易,着力将黄龙玉打造成为以黄龙玉为主体,奇石、翡翠、马瑙为补充的珠宝玉石加工销售集散地。

龙陵黄龙玉以产地的唯一性、玩法的全面性、独特的文化性和黄如金、红如血、白如冰、乌如墨的色彩备受人们青睐,成为龙陵最具魅力的旅游产品。该县以宣传推介为抓手,加大黄龙玉文化文化整体包装、营销策划和宣传推介力度,“龙陵黄花玉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国内珠宝玉石的知名品牌,提升了黄龙玉的文化内涵。在央视一套、二套、四套、十套播映了“龙陵黄龙玉雕”的宣传广告,并在全省17个机场进行了“龙陵黄龙玉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广告宣传;在《国家宝藏》、《瑰宝》:《东方珠宝》等10多家国家、省级珠宝玉石刋物发表龙陵黄龙玉鉴赏推介文章、图片1200多篇(幅),出版专著、画册31种,在主流媒体(网站)刋发文章、图片、视频1000余条(幅)。成功举办了四届“玉满乾”杯黄龙玉雕刻大赛,评出了获奖作品。由县政府采购10块原料请大师进行雕刻,作品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角逐;组织商家参加了在昆明、上海、西安等10多个省会城市举办的专业珠宝展20多次和6次国家级玉雕大赛,参赛作品入围“天工奖”、“百花奖”、“玉龙奖”、“玉星奖”、“百花玉缘杯奖“等,共获152金、115银、176铜、2件新秀奖的好成绩。目前,龙陵境内从事黄龙玉加工的玉雕人才达2800多人,其中省级玉雕大师6人,玉雕名师17人,玉雕师200余人。今年(2016年)1~6月,全县实现黄龙玉产值4.56亿元。(云南龙陵县委宣传部  雷 华)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